當現實和虛擬不分時,容易造成思維混亂。當然,這種絕對混亂還是比較極端,杜克施相信,如果羽西愛最終因為現實和虛擬不分造成了自殺,那她所接觸的圈子,必然對她進行過類似沉浸式灌輸的過程。

所謂沉浸式灌輸源自於沉浸式理論基礎。這種理論基礎一開始是作為語言學習而出現的。在語言教學實踐中,有一種國際流行多年並有許多成功範例的語言培訓方法沉浸式外語培訓模式。這種模式的理論根據即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要求學生衣食住行全方位、全時間段只能使用目標語言,從而阻斷母語的干擾,在短時間內形成目標語言的思維習慣,達到靈活運用該語言的目的。

而以此類推,所謂沉浸式灌輸,便是如果讓目標學習者迅速掌握某種東西,則會阻斷該目標學習者和外界的聯絡。只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對其灌輸特定的言語和或者行為,讓其相信虛擬世界,讓他甚至在這種環境中接受了灌輸洗腦。

羽西愛實際上存在這種條件,她活躍於二次元圈子和COSPLAY,同時又最新得知她對於同人文圈子也非常熱衷。這等同於表明,羽西愛會透過文字,圖片,影像,甚至他人的言行來影像自己的生活。假如羽西愛被某個特定的群體透過身邊的環境進行可以引導,那便可能造成羽西愛活在別人為她創造的一個虛擬世界中。在這個虛擬世界中,鋼鐵俠和蝙蝠俠都成了她的男人,甚至還有一個天眼者無所不知,會告訴羽西愛一切的發展。

杜克施讓龐家藍幫忙,就是要讓藍天心理小組幫忙研究羽西愛身邊這些特殊的圈子。透過心理樣本分析,找出羽西愛心理變化的原因,也找出和羽西愛可能擁有相似心理狀態的人。

對於警方的尋求幫助,龐家藍受寵若驚,特別是再次將小組成員召集,其實也是龐家藍所想的。她告知杜克施,她會親自去聯絡其他人,如果其他人不願意,她自己也會幫助杜克施將羽西愛的樣本進行再次分析。

再次有了另外的幫手協助,杜克施信心十足。而龐家藍那些人不是警察,也能避免在研究時以警方的觀點先入為主。

到了晚飯時間,文肖薇將大家召集起來。眾人在大學城的一個餐館裡邊吃飯便來匯總案件資訊。

首先是曹倩這邊的調查結果。

透過對羽西愛社交平臺軟體的調查,曹倩發現羽西愛在各個社交平臺非常活躍。而且她的話題參與範圍很廣,透過對她參與話題的統計分析,曹倩並沒有發現有特別的資料出現。

“羽西愛的話題討論相對平均,所以沒有差異性資料出現。我們目前所知的二次元、COSPLAY和同人圈,她都熱衷參與。同時,她的微博也一直喜歡參與熱點討論。其他社交軟體,也大多是群聊形勢參與。我調查了她社交平臺私聊的情況,目前並無新的發現。”

文肖薇聽後道:“所以說,這是很活躍的大一女學生,但是卻有一點神秘!”

“是的。”羅小軍道,“她確實有點神秘。杜克施讓曹倩調查羽西愛在校外的情況,特別是有人開車接羽西愛出校,我們經過監控比對,已經找到了出鏡率比較高的那輛黑色轎車,車主的名字叫田歡,與去年剛剛在城大畢業,目前在大學城不遠處租了一處別墅做轟趴館。我去查過了田歡,那個轟趴館可以組織團體活動。眾人可以在裡面包下別墅做燒烤,唱歌,遊戲打牌等等活動。轟趴館分為下午場和晚場,每一場只接待一個團體。這樣便可以給各個團體私密的空間,不至於和不相熟的團體混在一起活動。羽西愛是轟趴館的常客,去田歡轟趴館玩的團體有幾個和羽西愛很熟,他們玩的時候都會叫上羽西愛。所以對於田歡來說,羽西愛甚至成了他招攬生意的招牌,於是,他經常親自開車接送羽西愛,就是要透過羽西愛讓那些團體過來消費。”

“哇,田歡不給羽西愛提成嗎?”杜克施打趣道,“如果是正常的轟趴館消費,沒必要弄得那麼神秘。但是不管是田峰還是羽西愛的室友,他們似乎都不知道羽西愛被誰接走,又是去了哪。”

羅小軍面色凝重,道:“這便是問題所在。我也同樣想到了這一點,於是,我設法黑進了田歡的私人電腦,弄到了他的消費單目。再透過對田歡車輛資訊查詢,確定田歡哪些時間接送過羽西愛。結果果然查出了問題。田歡接送羽西愛的那幾次中,在田歡轟趴館消費的人群是幾個私拍團體。他們在田歡的轟趴館活動,同時招攬模特進行私拍。羽西愛在大學城中以二次元和COSPLAY小有名氣,那些私拍人員便讓羽西愛過來協助拍攝。”

虞雅婕立馬道:“可是很多私拍團體並不規範,同時羽西愛被田歡接送貌似也很隱蔽,這從側面證明,羽西愛參與的私拍有問題。”

“當然有問題!”羅小軍深惡痛絕道,“我已經查過那幾個私拍團體,確定那幾個私拍團體以前就傳出過*拍攝事件。甚至他們在拍攝過程中也有很多非法行為。”

“羽西愛參與*拍攝!甚至參與他們的轟趴非法派對!”杜克施感覺到事情的不可思議,可是又一想,這似乎在情理之中。

羽西愛以蘿莉裝扮示人,而蘿莉裝扮的修飾詞語就是聽話可愛順從。這些拍攝團體最喜歡的便是聽話順從可愛的女孩。更關鍵的是,羽西愛還可以裝扮暴露和性感,這給他們的拍攝提供了更多素材。至於羽西愛是否參與了這些團體其他非法活動,眾人估計,也很難避免。

“所以羽西愛在自我墮落!”

之前他們就在分析,羽西愛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想法?現在,綜合這些,薛凱等人相信,羽西愛在自我墮落。

而文肖薇也驗證了這個判斷:“我和羽西愛的父母取得了聯絡。他們目前已經知道了羽西愛死亡事件,正在趕來城市大學的路上。羽西愛母親非常激動,情緒瀕臨奔潰。而羽西愛的父親雖然也很傷心,但是他相對剋制。而且,我從和他交談的話語中得知,羽西愛父親對羽西愛最終選擇死亡,似乎有心理準備。”

其他人都坐直了身子,顯然,這是非常重要的資訊。

文肖薇解釋道:“羽西愛的父親似乎把羽西愛的死亡歸咎於其母親身上,認為羽西愛的母親對羽西愛施壓太多,導致羽西愛行為異常。而羽西愛考上大學後,也對羽西愛過於放縱,所以造成了羽西愛情緒兩端的情況出現。”

這便是說,在高考前,羽西愛母親對羽西愛採取高壓政策,甚至不斷給羽西愛增加額外負擔。導致羽西愛心理崩潰,有過自殺行為。而在羽西愛順利考上S市城市大學後,羽西愛母親又對羽西愛採取了極為放縱的態度,這等同於又讓羽西愛瞬間失去了方向,進入了溺愛空間。

“極端施壓後又極端放縱,這會讓人瞬間失去心理平衡!”杜克施道,“這就跟極度捱餓之後又瞬間暴飲暴食一樣,讓人的身體在一段時間根本吃不消。而極端施壓再到極端溺愛這個瞬間轉變,很容易造成精神人格扭曲。”

薛凱點頭道:“不錯。心理閾限值會決定你的抗壓能力到底有多少。羽西愛的母親之前一直把彈簧壓得很緊,羽西愛的心理抗壓已經爆表,所以做出了自殺行為。但是瞬間,因為高考順利,讓羽西愛壓力消失,甚至於還將彈簧主動拉扯,這便讓羽西愛失去自我。她不僅心中閾限值消失,更加讓自己失去了方向和自我約束。一般人到了這個地步,很容易導致心理空虛。那,羽西愛參與這麼多社交活動,並不是在釋放壓力,她只是在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

空虛的內心很容易趁虛而入的,更何況羽西愛已經在自暴自棄了!到了這一刻,緊急案件處理小組六人總算對羽西愛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那關鍵問題就出現了,在羽西愛內心空虛,失去方向和心理抗壓閾限值的時候,是誰真正走進了羽西愛的內心。有是不是這個人導致羽西愛自我墮落?

羅小軍道:“社會學專家埃米爾•涂爾幹提出自殺論點。他認為,個體如果與社會充分整合,其慾望和抱負受到社會規範的調控,就不太可能自殺。而一旦出現整合和調控失敗,便會導致自殺念頭。”

同時,自殺區分出四類自殺:1利己型自殺,即與社會整合度低,當一個人離群索居或與某群體的聯絡被削弱甚至破裂,就會發生此類自殺。2失範型自殺,即由缺乏社會調控引起,在此指由於社會的快速變革或動盪造成人們"缺乏規範",形成失範的社會狀態。3利他型自殺,即發生於個人"過度整合",即社會紐帶過於牢固,重視社會甚於重視自己。這種情況下,自殺是為了"更高的善"所做的犧牲。4宿命型自殺,即受社會過度整合的結果,個體所受的壓抑導致人在命運面前感到無能為力。

結合對羽西愛的分析,羅小軍任務,羽西愛的自殺可能為後面兩項,即是利他型自殺和宿命型自殺。

“這個人,要麼讓羽西愛覺得她的死亡會對某個特殊的社會有利。要麼,會讓羽西愛覺得自己再次找到了壓迫感,讓她重新想起了自己高考前自殺的一幕!”羅小軍看向眾人,“那她到底是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