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學校之前,杜克施和虞雅婕車上的對話中,提及聯想記憶後,進行關鍵詞語提取,最後推理出來結論。當時虞雅婕並沒有把話說完,其實她是想說,根據那些關鍵詞提取,可以推理出三點。

其一,張小鵬在沒有任何大動靜的情況下忽然消失,極有可能是校園內部人員作案。因為,只有校園內部人員才對幼兒園環境極為熟悉,才能完美的完成所謂的神秘失蹤事件!

其二,機打字條極有可能是作案者自己完成機打。而一般情況下,在幼兒園工作的人員,家中很少有印表機。不在列印店,又不在自己家中,那就可能是“就地取材”。虞雅婕當時也聯想到了,作案者如果是校園內部人員,那她之前很可能就是利用學校內部的印表機完成字條列印。

其三,字條上有狗血!意味著作案者要麼把字條帶走,在家中或者其他地方擦了狗血,要麼就是在校園內完成機打後,還是“就地取材”弄了狗血。可是,幼兒園內怎麼可能有狗?所以,字條必然是被先帶走的。這就意味著,作案者可以在學校使用印表機,還能帶走列印好的東西。

所以,面前這四人都是有很大嫌疑。

正如杜克施前面所言,犯罪行為分析中,綁架者在綁架進行時自負感達到頂峰,甚至會出現自己無所不能的幻覺。但是在綁架實施後十分鐘,自負感急劇降低,會產生挫折不安感。在此未來一到兩個小時內,隨著情緒波動,綁架者會陷入一段時間的情緒低谷,產生消沉侷促和對外界的排斥。除非是慣犯,否則大部分都會陷入上述情況。

從最早發現張小鵬失蹤的十點二十算起,現在還不到十二點,剛好在情緒波動到消沉的時間段內。如果在座的有人參與到了綁架案中,現在必然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辦公室內整整長達三分鐘的安靜,那四名老師面對杜克施毫無遮掩的打量懷疑目光,一個個都不敢抬頭直視。

杜克施仔細的審視這四人的身勢動作和微表情,繼而,他決定試探性問話。

“你們當時誰在男廁所?誰在外面?”

沉寂被打破,反而讓現場的氣氛鬆弛下來。

班主任李雪莉舉手道:“我當時在外面處理其他小朋友的事情,保教老師金玉琴是負責男孩子的如廁問題。我的確看到張小鵬從廁所裡出來過。”

“那你是否看見他回到座位?”

李雪莉渾身顫抖,肩膀微微抖動了一下後,道:“是的。”

“呵,現在撒謊可不是明智的選擇。你如果沒看見,最好就直說。人在說謊的時候肩膀會不自信的抖動,且眼神會注意提問方是否相信自己的回答,嘴唇也會無意識的做出咬緊的動作,來預示自己知道這番話自己都不相信。恰好,剛才這三個動作你都做了。”

這種行為如何能逃過杜克施的眼睛。李雪莉偷偷瞄看的時候,杜克施就知道此話有詐。

果然,被他一逼問,李雪莉連忙擺手道:“沒,沒,我說,我沒看見。我只是害怕扯到我的身上,所以才說看見了。”

“你怎麼做班主任的。孩子不見了你都不知道!”馮璐瑤又激動的喊了出來,幸好陳姍姍攔著,否則還真的撲了過來。

蛋疼的,竟然被打斷節奏!杜克施撓了撓腦袋,只好示意道:“馮女士,我再說一遍,此刻你的衝動,是對你孩子最大的不利。我理解你現在的心情。請你相信,我們警方會不惜一切代價幫你把孩子找回來。”

“璐瑤,坐下吧。杜警官說的沒錯,你這麼鬧,的確對辦案不利。”這回,陳姍姍反而冷靜了,在她的安撫下,終於讓現場重新迴歸杜克施的主導!

網紅難得幫警察!杜克施先點個贊!

如李雪莉所言,她根本沒看見張小鵬回到座位,那一刻,她確實疏忽了。可是,張小鵬的確進出過廁所,這一點,李雪莉和金玉琴都能確認。如果出問題,只能是在張小鵬出了廁所,回到座位的那段時間。

那張機打字條是如何發現的?

校長韓伊瑩介紹道:“字條是納美妮亞老師發現的。張小鵬不見後,她們四位老師都去找人。納美妮亞老師在男廁所的第二個坐便器的水箱後面發現這張字條。這四個字不知所謂,在有上面有血跡,讓人毛骨悚然。我們都擔心還有更加不好的事情發生。後來我們聽說是狗血!狗血一向是用來辟邪的,這更讓人想想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