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問道見楊天佑口口聲聲稱他為“王使”,心裡非常滿意,這說明起碼在口頭上,他還是承認大商朝廷的,再想到最近楊氏部落的表現,心中不由一動,立馬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如此,何不?對,還是先探探他心裡有何想法吧。

一場歡宴很是粗獷的隆重,不過月瞳似乎不太喜歡這種有些草野般的熱鬧,於是李問道就早早讓楊戩給她安置好房間休息,自己則繼續留下來。楊天佑也看出李問道有事要談,也把眾人都打發了,只留下自己一個人繼續陪著李問道。

看著場中只剩自己和楊族長了,李問道也就不再多客氣了,很多事,還是直接點的好。

“楊叔,今大王新立,自得天意,且對楊氏部族最近的表現非常滿意。只是不知楊叔下一步有何打算?”

“唉,上仙王使還是太客氣了,既然上仙乃我兒好友,那楊某也說句心裡話吧。楊某本是我中原人氏,因故流落這淮夷之地,幸蒙岳父看重,將獨女嫁與我,這才得意接任族長,這些年來為我楊氏部族的生存也算操碎了心,然故土難忘,楊某心中無時不忘我華夏之邦啊!”

楊天佑十七八歲便流落淮夷楊氏部落,到如今已經在此生活了二十多年,但他這一身裝扮、言語談吐仍就保持著中原學士之風。也難怪,我華夏衣衫、語言之美,當世無出其右,正如一個人吃慣了甘甜醴酪,又怎能咽得下粗糙糠皮?他這段話,其實也就是向李問道表明了心跡。

“是啊,故土難忘,華風難捨,但楊叔既為楊氏族長,又不能不顧及整個部族的生存,想來楊叔怕也是一時難有取捨?”

李問道還是要在試探一下。

“正是。不知大王對我淮夷楊氏有何旨意?”

楊天佑一口一個大王的稱呼,李問道也就不再打算繼續試探了,足夠了。

“楊叔,大王非常賞識楊氏部族,也更加看重楊叔,也曾對小侄感嘆:淮夷之地物寶人傑,唯楊卿為最,恨不能與楊卿一敘。楊叔,小侄有一建議,不知當不當說。”

“上仙何必客氣,但說無妨。”

楊天佑敏銳地感覺到李問道接下來的話,可能會對楊氏部族產生重大的影響。

“楊叔,今我大商得天庇護,君明臣賢、百姓安居,各封國彼此和睦、興興向榮,反觀淮夷各部,百多年來紛爭不斷,彼此傾軋,實非長治久安之態。既然如此,楊叔何不帥土歸商,得大王一個封誥,也好自成一國,為戩弟,也為後世子孫留下一片安身立命的基業?

“這,這,使得嗎?”

楊天佑沒想到李問道能說出這樣的話,驚得一下就站了起來。帥土歸商,得誥成國,為子孫留下一片基業?楊天佑夢中都不敢想的好事呀!

“如何使不得?此事雖大,然所慮者不過有二。其一,其它七部,此事不難。那七部不服王化,不尊王令,悍然私兵攻我王師,此乃不信,小侄夫婦不才,不用我大商十萬天兵,僅我夫婦兩人之力,即可將七部數萬之軍全部殲滅與野。小侄有一先天大陣,裡面可容一方天地,消百萬之兵。想來戩弟已經告知楊叔?”

“楊某知曉,知曉。只是,還望上仙收下留情啊。那七部之事,楊某願代王使前往說之。”

怎麼著都是淮夷一脈,楊天佑也不忍他們盡皆毀於那恐怖的先天大陣之中。

“到時少不得楊叔陪同前往的。”

李問道微笑著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