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問道摸了摸這塊斑駁石墩,嘆了口氣,“後母戊,應該是紀念後母的吧,這個後母應該不錯。鼎啊鼎,你太大了,要是能小點就好了,我正好把你送給王后娘娘。”

畢竟是在婦簡家裡發現的,送給別人也不合適。就算要送給別人,也得婦簡同意才行。雖然他已經霸佔了婦簡娘娘,但她家裡的東西,總得跟她說一聲不是。誰知他的話音剛落,突然一股淡淡的青煙從鼎身裡慢慢冒了出來,那煙慢慢聚合成一個青色的身影,然後身影逐漸清晰起來。

在李問道和小鯤驚訝的注視下,一個身著青衣的少女的出現一人一鯤的面前。李問道看那少女十三四歲,或者十四五歲的身型,面貌有點象婦簡娘娘。正在納悶著,那少女突然開口說話了:“妾是此鼎鼎魂。”

商王武丁有三位妻子,大名鼎鼎的女將軍婦好,是其中一位,還有一位叫婦妌,閨名戊,另一位不詳,武丁後的連續兩位商王祖庚、祖甲均為其所生。兄弟兩人中的一位,為了紀念母親戊,鑄造了青銅大鼎“後母戊”。後因王室紛爭,該鼎遺失,下落不詳。

桃園北面的主峰半山腰,一位風姿卓越、樣貌端莊的中年貴婦,正滿臉焦急地站在一顆大樹下,痴痴地望著山下那黑森森的地洞。

半個時辰過去了,李問道還沒出來,地洞裡也沒任何動靜,大商王后婦簡娘娘就這麼一直靜靜地站在這裡,臉上的神色已經由開始時的古井無波,到現在的一臉擔憂。

身後的仲叔業非常理解娘娘擔憂的心情,李大夫畢竟是王使,身兼重任,這要是陷進去出不來了,大王哪裡倒好說,關鍵是,今天的事情可就鬧大了,天罰娘娘嗎?絕不可能,娘娘善良溫和,端莊賢淑,業絕不相信上天會懲罰娘娘!

“師父,你說過他是我的第二個男人,我會和他纏綿很久很久的,那他就應該不會有事的,對嗎師父?哥哥,你快點出來,妾答應哥哥,給哥哥生女娃娃,生好多跟妾一樣好看的女兒,哥哥不要擔心,妾的身子還不老,妾自己知道妾還能伺候哥哥很久,一樣就能給哥哥生小寶寶。哥哥喜歡那樣,妾不反抗了,都隨你願。”

想到這裡,婦簡娘娘竟然臉紅了,“哎呀,前晚可真是丟死人了!”

婦簡娘娘正胡思亂想著,人群忽就又開始騷動起來,娘娘定睛一看,原來是那個黑森森的大洞裡,一陣陣強烈的氣流正不停歇地竄出來。還沒等她反應過來,小鯤巨大的身體就從洞中飛了出來,速度倒是不快,所有人都能清清楚楚地看見。

王使李大夫一手高舉著一個青色大鼎,另一隻手牽著一串大螞蚱,拖在神鳥身體下面的半空中。哦?不是大螞蚱,好像是剛才最先下去的那幾個崑崙弟子。

李問道飛出地洞,就將那幾個崑崙弟子隨手丟了下去,好在下面有桃樹墊著,那幾個崑崙弟子下墜後就掛在了桃樹枝上。幾人的身體被一根藤蔓象螞蚱一樣地串在一起,兀自在樹枝上不聽地晃盪著,就那,這幾人依舊沒有醒過來。

這幾人也是倒黴,駕著祥雲來到洞底後,眾人落下雲頭便看見了一塊石墩,圍著轉了幾圈也沒發現個所以然。洞底無它物,幾人斷定此石墩必有蹊蹺,欲合力將其破開,只可惜法力未出,便被一道青煙打暈。

李大夫丟掉那幾人後,非常拉風地站在神鳥背上,左手高舉巨鼎,右手半揮在身前,半空中,轉著圈對著眾人高喊:“我大商王后娘娘,賢良淑德、儀態端莊、風華絕代、母儀天下,今先王巨鼎後母戊重現簡國,以彰娘娘之淑。”

簡荻都愣住了,後母戊鼎,她做了二十年大商王后了,怎麼會不知道此鼎的來歷和重要性,“都丟了幾百年了,哥哥是怎麼找到的?還有,哥哥找到了這個鼎,妾嫁給哥哥之事,就再無障礙了。”

簡國屬臣們則激動的熱淚盈眶,後母戊鼎啊,丟了幾百年的大商鎮國之寶呀,王使大人斷不會說謊,天佑大商、天佑娘娘、天佑我簡國啊!

四周半山坡上的百姓或許並不知道何為後母戊,或許有幾個人知道,但不管怎麼樣,這麼大塊的巨鼎,世之罕見啊。看見簡國的貴人們都激動地跪在地上,不住地向半空叩首,百姓也就紛紛相仿,明白的先跪了下去,沒明白的,看見別人跪,也趕緊跪下去。甭管怎麼樣,他都跪了,我要是不跪,那多吃虧!於是,烏泱泱跪了一片。

淇水秋煙寒兮,陌上青草漸衰。

深宮妾所思兮,郎君千山遠隔。

離開簡城第二日下午申時,李大夫一行就被小鯤帶到了豐城外三十里處。李大夫派出兩人高騎駿馬,配王旗,趕往豐城報信,餘下之人就在此安營紮寨了。依商制,王使臨國,諸侯需出城三十里迎接。今晚大家就在城外將就著歇息一夜,待明日西伯候前來迎接,接下來幾日就可以在城裡好好歇息享福了。

眾人懷揣著美好的期待,有說有笑的在忙碌著,李大夫則懶散地在營地四周散著步。他的好日子今早剛結束,一連五日,纏綿悱惻,溫柔享盡,懷中佳人百依百順,侍候周全。李大夫將《冬宮圖》上所有的情形全都教給了大商王后娘娘,對其中的重點、難點,深奧難以理解處,兩人就多次重複練習,以求達到對全篇的融會貫通、精確掌握。

簡國上下也沒閒著,重達三千斤的後母戊大方鼎,要想運回朝歌,可不是那麼好辦的。對於小國寡民的簡國來說,拉車的牛馬是有的,但是能承受三千斤的巨鼎的車馬架子不好找。最終還是李大夫白忙之中抽出空來,輕提巨鼎,安之於神鳥之背,並命神鳥載之,送往朝歌,全城盡觀之。至此,李大夫在簡人心中宛如天人,所過之處,民眾無不頂禮膜拜,敬若神明。一時間,李大夫與娘娘被簡人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