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部分難民安置了下來,清河縣百姓的生活也恢復了正常,蘇桃就再也沒有管難民的事了,她在村裡過著自己悠哉的小日子。

楊大頭、楊二頭和張牙子三人把工廠搞起來了,招了工人造紙、做香皂。

紙和香皂都堆積了很多了,最難的是銷售問題了。他們的東西初出茅廬,沒人認識,要賣出去還真不容易。

這天,楊大頭他們仨又聚在一起開會了。

楊大頭看了看楊二頭和張牙子,“二頭,牙子,以前吧就擔心做不出東西來,現在做成了,又不知道賣到哪兒去,你們說該怎麼辦?”

張牙子苦笑一聲,他看向楊二頭。平日裡,楊二頭鬼點子最多。

楊二頭用手搔了搔頭髮,用力地思考著。

他們倆就在邊上看著,不敢催,怕打斷人家的思路。

過了一會兒,楊二頭激動地豎起一根食指。

楊大頭和張牙子期待地看著他,等他說出來。

“香皂就送到二孃的雜貨鋪子賣,打出名聲了,我們就帶著樣品去其他鋪子試試。至於紙嘛,這個就不能放到雜貨鋪去賣,得放到書鋪,可是我們的紙是新紙,很難讓人接受。”

楊大頭上前抓著楊二頭的胳膊,“二頭,你別賣關子了,到底要怎麼做?”

“別急,聽我慢慢道來,我覺得我們要合理利用身邊的人脈。”

張牙子疑惑地問:“人脈?誰呀?”

“紙是賣給誰的?”

“讀書人。”楊大頭和張牙子一起說。

“是,我們的紙是賣給讀書人,那我們就從讀書人下手,讓讀書人把我們的新紙宣傳出去。”

張牙子激動地握緊拳頭,“二頭,你是說的讀書人是你家學堂的兩位夫子吧。”

“孺子可教也。”

楊大頭還是一頭霧水,“這和夫子有什麼關係?他們怎麼能幫到我們賣出紙?”

“哥,兩位夫子都是清河縣來的,他們是讀書人,他們身邊的大多數也是讀書人,讓夫子和他們身邊的人提提我們的新紙,那我們的紙不就有名聲了嗎?”

楊大頭恍然大悟地點頭。

張牙子興奮地說:“二頭,那我們拿點紙送人家夫子,得先讓人家知道我們的紙好用。”

“這是自然的。”

“二頭,送紙的事就你來了,我去送香皂吧,我去找張天一。”

“好,你要去問問我二孃張天一現在在哪兒?”

“他不是在鎮上嗎?”

“不一定,你忘了,我二孃在清河縣也有雜貨鋪,也是張天一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