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彈指達知命(第1/4頁)
章節報錯
“所謂修行,就是將意念容於胸前雪山,腰後氣海。雪山氣海周緣有十七氣竅,以氣竅之內藏念力與天地呼應,讓天地知曉你我之心意。如笛蕭之孔洞,應風而作妙曲。”
“人之身體氣竅開合或閉塞,乃胎裡形成,先天帶來,後無論如何修行,也無法改變。所以在道門有種說法,所謂修行,只不過是撿回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
劍閣之中,劍聖柳白正在給玉連城闡述這方世界的修行之道。
“修行共分五境,分明為初識、感知、不惑、洞玄、知命。”
“初識是指修行者意念自氣海雪山外放,明悟天地之息所在。我昔年初識時,就曾感悟一條滔滔黃河。”
“第二境界‘感知’,這一階段的修行者能觸碰道天地間流轉漂浮的元氣,並且與之和諧相處,甚至進行一些感知上的交流接觸。”
“第三境界‘不惑’,指修行者此時已能初步明白天地間元氣流動的規律,並加以利用,世人口中所謂的劍師、符師便泛指此類。”
“第四境為‘洞玄’,進入這個境界的修行者,能夠將自己的意識與天地元氣融為一體,對於修行者而言,意味著他可以透過自己的意識直接攻擊敵人,在這個境界裡修行日久,或者能做出一些格外的玄妙手段。”
“第五個境界為知命,知天命。進入這個境界的修士,不再僅僅是從表面上明白天地元氣流動的規律,而是從本質上掌握天地元氣,明白昊天與自然萬物之間的聯絡,明悟了世界的本源,進入這種境界的人,才是真正的得道。”
“五境之上還有諸般玄妙,但能破五境的都是天賦奇才的大修行者。”
“其中,承受昊天光輝、恩典,能御使神力,稱為‘天啟’。動念之間往來天地,縱橫萬里,稱為‘無距’。”
柳白是知命巔峰的大修行者,而且對他而言,五境之上只是心念問題而已。
再加上他開創劍閣,教導數十弟子,是故對於傳授修行這方面很有經驗。
如今,柳白用最簡單的語言,將五境之秘娓娓道來。
便是不通修行者的普通人,也能理解大半,更何況玉連城這種存在。
只是,柳白的眼神頗為奇怪。
以這位展現的實力,早就到了五境之上才對,怎麼還需要他一個知命巔峰的人來講解修行之道?
更重要的是,當初在月季院,對方分明說的是“你想學,我教你啊。”
但等到了劍閣,怎麼就反著來,成了自己教授對方修行之道了?
另一邊,玉連城已感悟到雪山氣海所在。
至於體內的十七竅孔,也類似於奇經八脈,對他而言,更是纖毫畢現。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對於玉連城這等絕世強者而言,更是一法通,萬法通。
當他看到這方世界的修行者,就已對這方世界的修行方式有了模湖的概念。而經過柳白的一番講解,更是清晰明瞭。
經過一番嘗試,玉連城發現自身體內十七竅早已暢通無阻。
緊接著,他便開始初識。
初識觀想之時,由於天賦不同,觀想所得亦是不同,有人是一盆水,一方池塘。柳白觀想的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作為原劇情中主角的寧缺,因觀想時懷抱昊天部分規則所化的桑桑,故而觀想到的是一片汪洋大海。
至於玉連城,許是他並非這方世界之人,他什麼也沒有觀想到,或者他觀想到的本就是一片虛空?
“初識?”
一旁劍聖柳白若有所感的向玉連城看了一眼。
似乎對方現在才踏入修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