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綰綰、邊不負(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業九年,杜伏威連同好友輔公祏率眾起義造反,後轉戰淮南,自號將軍,並苗海潮等小股義軍,實力大漲,進逼江都。
其後大敗隋將陳稜,又接連破高郵,據歷陽,自稱厲陽大總管,任二把手輔公祏為長史,佔有江淮間廣大地區,是割據亂世的梟雄人物。
只是江淮軍軍紀敗壞,名聲狼藉,百姓望風而逃,否則未嘗不能結束亂世,一統中原。
而這樣一位不世梟雄,就這般死在玉連城手中,天下亦格局為之改變,自然引得朝廷、江湖一片紛動。由此名聲大漲,更甚從前。
與此同時,江湖還傳聞玉連城素懷野望,已從寇仲、徐子陵寇仲手中得了‘楊公寶庫’和‘長生訣’之秘。如今正前往國都大興,妄圖顛覆天下、逆亂乾坤。
這當然是好事者流傳而出,並無真憑實據,但玉連城當時的確抓住了寇、徐二人,因此聽信傳言之人不在少數。
而與寇仲、徐子陵隱蹤匿跡,流竄江湖不同,玉連城並未隱瞞行蹤,是故許多有心之士將主意打在他身上,試圖從他身上獲得“楊公寶庫”的秘密。
當然,玉連城是絕不會在意,甚至還希望這些人能湊到他跟前來,解解一路的乏悶。
……
煙霧濛濛的水面上,飄蕩著一艘烏篷船。
船上既無船槳,也無舵手操縱,那烏篷船卻盪開層層波浪,速度極快,彷彿有一隻無形大手在後面推動。
玉連城卓立船頭,目光低垂,手中是剛到手不久的《長生訣》。
他的指尖觸碰《長生訣》,立時傳來一種奇異的質感。這《長生訣》以玄金絲線鑄成,入水不溼、遇火不焚。
《長生訣》全書共七千四百種圖形以及七幅人形圖,迄今為止,已流傳數千年,經過不知多少高人之手,其中更是不乏智慧通天之輩,但也僅僅破譯出三千餘種字形,還有半數以上的字形不明其意。
玉連城所學淵博,曾瀏覽數個世界的皇宮珍藏,也曾涉獵過甲骨文。通篇算下來,倒也能認識四千來字,但想要真正通讀全文,卻還差得很遠。
不過將其中一些前後相連,能夠形成完整段落的甲骨文通讀一遍,倒是讓他收穫頗豐。
《長生訣》中甚至還涉及了武者修為劃分,只可惜到了關鍵位置,就是他不認識的圖形,讓人頗為頭禿。
玉連城苦惱的揉了揉眉頭:“專業事,還是得交給專業的人,真想要將這些文字破譯出來,恐怕得請動整個中原的有學之士。”
幸好,除了七千余文字,長生訣中還有七幅圖形。
仔細看去,圖形態無一相向,並以各項各樣的符號指引,似在述說某種修煉的法門。每個箭頭、紅點看來都像說出一套完全不同的功法,不但路徑有異,選取的穴脈亦大不相同。
“果然,最後兩幅圖代表的是陰陽,而前面五幅圖則意味著五行。這‘長生訣’的玄妙之處就在於固本培元,奪天地之精華,侵日月之造化。”
玉連城喃喃自語,仔細端詳起七幅圖畫來。
後面兩幅圖畫有寇仲、徐子陵的兩道真氣作為引子,倒是很快就能入門,生出先天真氣,但前面五幅圖卻是難之又難。
但可以想象,若能將“長生訣”修煉至大成,就將臻至嶄新的武學境界,甚至不需石門,就能在這方世界破碎而去。
《長生訣》已是如此了得,真不知《戰神圖錄》又是如何深奧。
玉連城既已來到了這方世界,那怎麼可能不打《戰神圖錄》的主意。
當今武林有四大奇書,都十分了得,均可練出驚天地,泣鬼神的絕世武功。
每本都載有關於生命和宇宙千古以來的秘密,而《戰神圖錄》是四大奇書之首,亦是四大奇書中最虛無縹緲的一本,甚至可以算是本世界中一切武學的源頭。
魔門《天魔策》、慈航靜齋的《慈航劍典》、道家《長生訣》都與《戰神圖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而想要獲取《戰神圖錄》,就必須進入戰神殿。戰神殿自成一界,不在世上任何一處,循天時地氣變化而移動。
想要進入戰神殿中,玉連城大概能想出兩個方法。
第一,就是練成《長生訣》,憑藉《長生訣》和《戰神圖錄》間的奇妙感應,或能感知到戰神殿所在。
第二,便是尋找一個精通天機算數、奇門遁甲的高人,推算出戰神殿將會現世的時間和地點。
而當世除了魯妙子外,不做第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