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北疆的邊界線非常漫長,西起靈州,往東依次是鄧州、化州和雲州,延綿兩千餘里。

在北方邊境與極北怒海之間的數千裡廣袤地域,世人稱之為荒原。

邊陲皆是苦寒之地,這便是中原王朝劃定北面疆域的根源,繼續向荒原延伸沒有任何意義,佔據之後反倒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遷移百姓屯墾。

但無論前魏還是如今的大梁,即便瞧不上貧瘠的荒原,卻也不會毫無防備。

譬如靈州北端的長弓大營,不僅要防備西吳鐵騎,看護協防虎城的側翼,還要承擔鎮守北方邊界的職責。

歷經數次改制調整之後,如今大梁軍力為十六營七十三衛近百萬正兵,這其中有幾個特殊的建制。首先是不稱大營的京都守備師,論裝備和軍餉幾與禁軍平齊,只不過在士卒的選拔上不像禁軍那樣苛刻,後者一般只招納勳貴後代或者將門子弟。

再有就是帥府設於化州境內的宣化大營,下設四衛步軍,合計五萬餘人,表面上看並無特殊之處。然而無論兵卒的素質還是各方面的待遇,莫說和京營邊軍相比,就連設在渝州群山之間的銅鼓大營都要遠遠勝過宣化大營。

不僅如此,這五萬餘將士負責的是橫跨三州之地、東西長一千六百餘里的邊境防務。

就連主帥哥舒意都曾在私下裡自嘲,宣化大營就是後孃養的。

之所以西府要在北境單設一營,主要是因為荒原之上並非沒有人類的存在。在這片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的地方,生活著被中原王朝稱之為蠻人的族群。他們的來歷不可考,數百年前便曾在荒原邊緣地帶出現過。

傳聞蠻人的先祖是上古時期被流放的遺民,被迫在天寒地凍的荒原上艱難求活。

大梁在邊境上設立一百多個兵站便是防止這些蠻人越境襲擾百姓。

只不過因為蠻人特殊的狀況,宣化大營一直不受重視,造就今日這樣不能捨棄卻又沒必要投入太多的尷尬處境。

蠻人的體魄非常健壯,但是總人數不多,而且分為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所以無法形成強大的勢力。他們雖然嚮往南方的溫暖之地,卻也知道中原王朝的厲害,連邊境上那些不算強勢的兵站都不敢窺伺,更不可能直入大梁境內。

然而這個狀況卻從今年年初開始發生改變。

其時大梁四皇子謀逆案剛剛平定,波瀾尚未徹底平息之時,遙遠的荒原上燃起了戰火。

相較於世間三國動輒數十萬大軍的碰撞,蠻人部落之間的戰爭宛如村民械鬥,一場數百人的廝殺便已經是兩個部落能夠承擔的極限。

春去秋來,風雲變幻,終有英雄出世。

當時間來到十一月中旬,除去一些較為偏僻的部落之外,荒原上的大部分蠻人盡皆歸為一部,他們的首領名叫獵驕靡。

這是一位身高接近九尺的巨漢,行走時宛如一座移動的小山。他體態魁梧天生神力,能夠赤手空拳殺死荒原上的兇獸,等閒十餘個蠻人無法近身。

在獵驕靡的帶領下,這個叫做堅昆的部落開始崛起,一步步發展壯大,到如今擁有勇士三千餘人,其餘族人超過七千。

夏塔山位於荒原偏東部,在堅昆部蠻人的口中意為「龍神」,這是他們的信仰所在。

山高二百餘丈,頂部有一座祭壇。

雪依舊在下,荒原上已然銀裝素裹,空氣中凝結著刺骨的寒意。

一名高大魁梧的蠻人身上罩著厚實的虎皮襖,踩著積雪朝夏塔山頂行去,他的步伐堅定有力,一路發出咯吱的聲音。

來到祭壇附近,這裡已經有數十人恭敬地等待著,他們大多是原先那些部落的首領,只不過如今都是這位壯漢的附庸。

他便是縱橫荒原的獵驕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