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章採取的是攻三缺一的方略,京軍西營主攻西城,南營主攻南城,同時從兩營中抽調精銳強攻東城。

這是他時隔十九年再度親自出手指揮作戰。

世間成名武將皆有自身的風格,如果說蕭瑾是當世最強的守城之將,堪稱牢不可破的堅盾,那麼王平章便是一杆老而彌堅極其鋒利的長槍。京都百姓大多不清楚他用兵之凌厲,甚至連很多官員都忘記這位老人在戰場上的強橫與霸道,可是經歷過當年戰事的南周將帥和士卒不會遺忘。

縱橫千餘里,收復南境三州之地,這便是王平章的得意手筆,冼春秋和方謝曉聯手都攔不住他。

今夜京都無眠。

僅僅半個時辰不到,東城便連續出現數次險情,好在蕭瑾果決且鎮定,三次調動後備將士堵住缺口,將京軍硬生生打退。當傳來穀梁登上東面城牆的訊息後,蕭瑾微微皺著的眉頭便舒展開來。

與此同時,彷彿是呼應叛軍的攻勢一般,都中南城和西城許多地方燃起火光,但是很快就有太史臺閣和鑾儀衛的人出現,一場場小規模的廝殺在夜幕中展開。

蕭瑾對此視若未睹,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守城上,從始至終都沒有給對方太好的機會。

局勢漸漸變成相持狀態。

……

西城,指揮使裴城立於牆垛之後,面對西大營幾近於瘋狂的攻勢,他身先士卒極其悍勇,猶如一根堅不可摧的定海神針。

將一名躍上城頭的叛軍砍死之後,裴城冒著隨時都有可能射來的冷箭,單手按著牆垛往下望去,雖說看得並不算特別真切,但他的眉頭很快便皺了起來。

下方的叛軍藉助木幔和呂公車掩護,用長木和木板製作壕橋,這是攻城的必備程式,並無出奇之處。然而木幔後方的卻不是攻城槌,而是大量持長刀大盾的重甲步卒!

問題在於如果沒有攻城槌破開城門,這些重甲步卒如何能夠進城?

這一刻裴城心念電轉,猛然想到一個可能性,立刻厲聲喝道:“尹道、顧宗!”

二人高聲應道:“在!”

“你們各帶百人,即刻去城門那裡看著,絕對不能有失!”

“遵令!”

二人雖然不明白裴城為何會突然發出這道命令,動作卻無比迅速,因為經過這麼多年的同甘共苦和戰場磨礪,他們打心底信任裴城的判斷。

就在尹道和顧宗帶領核心精銳奔下城牆的同時,在距離西大門僅有數十丈、存放軍械糧草的庫房後面,被青草遮蓋的地面似乎突然凹陷,出現三個寬約三尺有餘的洞口。

一個又一個剽悍矯健的身影從洞口中躍出。

他們就像黑夜中的亡魂,渾身上下泛著令人心悸的死氣,於夜色中狂飆猛進,快如閃電一般衝過數十丈的距離。

轉瞬之間,刀鋒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