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五年,大梁在邊境擊敗西吳數十萬大軍,取得一場酣暢淋漓又影響深遠的大捷。

裴越返京之後,原本想將滎陽府尹趙顯宏舉薦為靈州刺史,以配合自己在靈州的安排和佈局。沒想到在那場雲山霧罩的朝會上,王平章突然建言西軍改制,並且極力推舉李炳中為包攬軍政大權的新任靈州刺史。

此舉自然遭到裴越的強力反對,在經過多番交鋒和爭論後,王平章主動退了一步,舉薦唐攸之為新任靈州刺史。相對於李炳中而言,唐攸之無論能力和資歷都更加適合,裴越也沒有繼續反對的理由,於是一切便成定局。

在此之前,開平帝原本要調唐攸之回京接替李炳中,成為新一任的京軍南大營主帥。

當時裴越反覆推測王平章的心思,卻始終沒有找到答案,只能認為王平章對唐攸之本人成見頗深。

唐攸之改任靈州刺史之後,羅煥章接手京軍南營順理成章,因為西境之戰中裴越當居首功,唐攸之在北線戰役中的功勞堪為第二,再往下便是時任西境金水大營主帥的羅煥章。

羅煥章駐守西境二十餘年,從邊軍小卒到虎城偏將再到一營大帥,立下過汗馬功勞,身上有無數傷疤,早就有資格更進一步。在西境戰事中配合裴越擊潰張青柏主力之後,沒有人能夠質疑他調任京營主帥的資格。

當然,前提是功勞更大的唐攸之另有安排。

劉質對此事的前因後果很清楚,先前和裴越一樣想不明白王平章為何要將靈州刺史拱手送給唐攸之,如今親眼看著羅煥章站到自己這邊,心中不禁湧起強烈的震撼,以及一絲不能表露的對王平章的畏懼和忌憚。

只不過他還有一件事想不明白,以羅煥章過往展露的骨鯁忠心,怎會在明知此事真相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選擇?

羅煥章看了一眼王平章,繼而神色複雜地道:“殿下心中必有疑惑,其實臣算是軍中武勳裡的異類,不僅在很多年前便與國公爺相識,而且對另外一位國公爺無比敬畏。”

劉質回想此人的生平,腦海中猛然蹦出一個名字,不禁訝然道:“先定國公裴貞?”

羅煥章點頭不語。

劉質輕聲一嘆,看向王平章岔開話題道:“魏國公,穀梁那邊暫且不論,蕭瑾是個極其難纏的對手,坐鎮虎城十年始終沒有給西吳人機會。若論守城之能,這世間勝過他的武人恐怕不多,不知我們有多大的把握破城?”

雖說前期取得不小的成果,但是接下來的任務難度更大,想要達成最後的目標,必須儘快佔據京都掌控朝堂。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大梁軍隊除了京營之外,精銳皆在邊境,就算開平帝能夠挺過來發號施令,聖旨抵達邊境調來邊軍勤王,最快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至於各州府的廂軍,在京營面前便如孱弱的綿羊一般,完全不值一提。

王平章平靜地說道:“殿下不必擔心,老夫早有安排。十日之內,老夫保證殿下可以從容入京。”

劉質聽出他的弦外之音,顯然這位老者對這一仗的籌謀非常妥當,從他兩年前想方設法將羅煥章調來京營便可窺一斑。

他鬆了一口氣,微笑道:“本王的身家性命便託付給魏國公了。”

王平章微微垂首以示恭敬。

未時二刻,京軍南大營整裝進發,直逼京都城下。

是日,開平七年,五月十九。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