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外城共有十二座城門,北面大門為景耀門,東側為林芳門,西側為光化門。

辰時三刻,皇帝儀仗自景耀門出,逶迤行向官道。路旁有不少百姓跪拜,口中山呼萬歲,此舉完全是這些普通人自發而為,除了心中對皇權的敬畏之外,他們還知道陛下此行是去給那些災民求雨。

劉氏皇族對黎民百姓一貫寬仁,尤其是太宗和中宗兩任皇帝休養生息,盡力減免民眾的負擔,再加上商貿的不斷發展,這讓大梁的國力蒸蒸日上,逐漸將西吳和南周甩在身後。

百姓們都很知足,只要能吃飽飯有衣穿,一年到頭能攢點碎銀子便十分喜悅。

如今見皇帝為了災民親自去求雨,他們自然愈發感激涕零。

聽著那些感恩戴德的歡呼聲,寬敞舒適的御輦上,開平帝眼神複雜,望著前面端坐的三位皇子問道:“爾等有何感想?”

二皇子搶先讚頌道:“父皇英明神武萬民愛戴,大梁必將平定天下四海歸一!”

開平帝不置可否,目光轉向邊上的六皇子。

劉質自從當初在刑部被裴越擺了一道之後,這幾年變得沉默寡言,明面上極少和朝臣勾連,彷彿早已熄滅了爭儲的心思。即便前段時間開平帝賜下觀政之權,他也不像一母同胞的二皇子那般急切,只是象徵性地去了幾個衙門靜觀,且對朝臣的態度十分禮敬,這讓他的名聲愈發好了起來。

迎著開平帝淡然的目光,劉質沉靜地說道:“父皇,百姓們淳樸簡單,只要朝廷對他們好,他們就一定會記在心裡。”

開平帝微微頷首,又看向神色肅然的大皇子:“你呢?”

劉賢猶豫著說道:“請父皇恕罪。”

開平帝淡淡道:“你又犯了什麼錯?”

劉賢依舊有些緊張,縱然這幾天一直在糾結,無數次進行心理建設,可是真到了開平帝面前卻還是心生懼意,畢竟這是從小到大浸在骨子裡的畏懼。遲疑片刻之後,他鼓起勇氣咬牙說道:“父皇,兒臣覺得與其祭天求雨,不如在渝州等地修建水利設施,這樣就算來年還有旱災,百姓們也能及時灌溉田地,不至於影響耕作。”

開平帝神情古怪地望著他。

劉賢剛剛醞釀好的勇氣立刻消失,汗顏道:“兒臣胡言亂語妄議國事,還請父皇恕罪。”

旁邊的二皇子暗自冷笑,顯然是在幸災樂禍。

六皇子默默攥緊衣袖中的右手,心中頗感意外。

開平帝面無表情地問道:“這些話是誰教你說的?”

劉賢連忙起身答道:“父皇,沒有人教,這些是兒臣自己瞎想的。”

開平帝道:“坐下罷,朕沒有怪罪你。”

劉賢怔了怔,父皇到底是贊同自己的說法還是不認可?

他有些想不明白。

……

御輦周圍伴隨著大量宮人,前後皆由廷衛守護,另有禁軍三千人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