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舌戰群儒】(第2/2頁)
章節報錯
裴越冷笑道:“笑話!你們佔據優勢的時候就理所當然,現今處於下風便要求別人寬仁謙和,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張老先生,諸位文士,今日本侯來此只是觀瞻文壇盛事,並不欲攀扯那些陳年舊事。可若是爾等咄咄相逼,就請你們先將貴國先帝的話好生批判,然後再來同我論個是非對錯!”
張既默然不語,他在南周文壇德高望重,但是終究做不到死纏爛打無理強爭。
其他人暗自思索對策,然而裴越的說辭太過陰險,直接就佔據大義的制高點,讓他們根本不敢隨意開口。
想要批駁他的話,必須先否定本朝先帝的話,哪有這樣無賴的爭論手段?
短暫的平靜過後,另一位中年文人開口說道:“裴侯先前所言,在下頗為認同,兩國之間的戰事很難理清對錯,攻守之勢時常變換,是是非非難以論斷。不過,歸根溯源的話,天滄江南岸為我朝國土乃是不爭的事實。”
“歸根溯源?”
裴越笑意淺淡地望著此人,從容地說道:“好,本侯就跟你說說這源頭。”
中年文人拱手道:“願聞其詳。”
裴越緩緩道:“既然說到源頭,那麼當然要從前魏覆滅說起。諸位皆是當世大儒,對於史書記載一清二楚,本侯就不囉嗦了,只說一點,前魏覆滅罪有應得,但我大梁才是正統所在。”
此言一出,連旁邊的徐初容都變了臉色。
裴越繼續說道:“前魏覆滅之時,京都遭遇大火,皇族中人幾近於死傷殆盡,是我朝高祖皇帝挽狂瀾於既倒,率領京都軍民撲滅大火修繕宮城。後四年,前魏靈帝禪皇帝位於我朝高祖,大梁與前魏便是一脈相承。在前魏覆滅之前,無論西吳還是貴國領土皆為前魏疆域。”
縱然中年文人修養極好,此刻也忍不住駁斥道:“裴侯此言未免強詞奪理。”
所謂的禪讓是怎麼回事誰不清楚?你們那位高祖皇帝仗著兵強馬壯,挾天子以令諸侯,欺負人家前魏皇室孤兒寡母,有什麼臉面這般誇誇其談?
裴越微笑道:“這位先生,當年前魏靈帝曾經明發聖旨,要求貴國太祖皇帝獻城撤兵,後來還是我朝高祖皇帝屢次勸諫,這才封貴國太祖為周王,難道你連這些事都不記得?當然,後來有人自立稱帝,僭越立國,這也是世人皆知的故事。”
一席話說得滿堂無言。
裴越確實沒有研究過詩詞文章,可是從他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只要有機會就會研讀史書,在綠柳莊的時候更是每日都不會放鬆懈怠。他沒有想過會有今日這個局面,但他知道想要在這個世界生存並且崛起,必須要清楚這個世界的歷史。
眼見他將一眾文士駁斥得啞口無言,徐熙心中輕輕一嘆,開口說道:“請恕在下唐突,竊以為裴侯所言關乎正統與否有失偏頗,不足為論。”
裴越轉頭看著他,淡然道:“徐公子有何高見?”
徐熙沉聲道:“若論正統,首在民心。”
很多人眼神一亮,這句話從他口中說出來可謂恰如其分,畢竟清河徐氏乃是當年那些南渡世族中的代表,更代表著這方水土濃郁鼎盛的文華氣息。
得民心者得天下,從古至今都是世間正道。
裴越微微頷首道:“言之有理。只不過徐公子未免想左了,耕讀傳家雖然是一樁美德,可是區區上百個家族加起來數萬人可代表不了民心。”
忽有一人高聲道:“清河徐氏代表不了,那麼多文華世族代表不了,難道閣下沽名釣譽抄兩首詞作就能代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