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攤牌】(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周國書呈上之後,徐子平並沒有立刻被開平帝召見。
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兩個當世大國的往來慎之又慎,所有問題必須事先談妥,最後面聖只是走一個流程,開平帝不可能在大朝會上同南周使臣做口舌之爭。
談判由裴越主持,事關年初方雲虎帶領南周密探在京都的一系列動作。此前開平帝派遣使臣往南邊送去一封國書,直指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被方雲虎破壞,此人不僅僅是南周密探的首領,更是總理軍務大臣方謝曉的兒子,自然就能代表南周朝廷。
基於此,開平帝要求南周朝廷罷免方謝曉和方雲虎的職務,並且將兩人押送大梁京都明正典刑,以此來修復兩國之間的關係,告慰大梁成千上萬死在這對父子手中的英魂。
南周當然不可能答應如此離譜的要求,卻又不能太過強硬,因為雙方高層都心知肚明,開平帝只是要一個揮軍南下的合理名義,所謂師出有名罷了。徐子平此行的一個重任就是將這件事糊弄過去,至少不能讓戰事直接爆發。
就這第一個議題便談了三天,且沒有任何結果。
徐子平咬死這只是方雲虎的個人行為且事出有因,那位名叫南琴的花魁與他青梅竹馬,流落梁國之後被谷範強行佔有。恰巧方雲虎來到梁國行商,偶遇故人憐其遭遇,這才和谷範發生衝突。至於方雲虎和南琴的身份,他自然矢口否認,反正北邊的人也拿不出證據。
從始至終,南周朝廷都沒有在明面上任命方雲虎的官職,雖然明眼人都知道他掌管著方謝曉麾下的密探。
大梁這邊當然不能承認這樣的說辭,以禮部侍郎盛端明為首的禮部大小官員們,憑藉太史臺閣送來的訊息嚴詞駁斥。
裴越一開始還插幾句嘴,畢竟他親身經歷方雲虎和谷範之間的殺局。然而最令他反感的是,無論徐子平還是盛端明,亦或是旁邊那些官員們,開口必然引經據典,彷彿不帶上幾句先賢的名言就不會說話。他習慣了軍中風格,對這種咬文嚼字的談話方式非常不耐煩。
談判第四日,盛端明和徐子平繼續針鋒相對,再無京都南郊十里亭外的相見甚歡。
裴越強打精神聽著他們扯皮,南周的想法顯然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梁這邊肯定是希望趁機多佔一些便宜,譬如天滄江南岸江陵三城的歸屬權。雖說開平帝一貫高瞻遠矚,但裴越覺得這樣的盤算依舊是異想天開。
江陵三城之於南周,就好比虎城之於西吳,那是紮在對方心裡的尖刺,無時無刻不想拔出來,怎麼可能官方承認歸屬於大梁?
徐子平要是敢答應這個要求,他也不用回南邊,直接找個地方懸樑自盡就行。
南周皇帝要是敢退這一步,下面的臣民必然陷入極度的恐慌和絕望之中。
雙方的訴求和底線相差甚遠,註定前期只是唾沫橫飛的口水仗。
“……禮曰,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徐大人嘗言方雲虎只是普通行商身份,為何他能在大梁京畿之地調動數百精銳死士,並且累計殺害大梁七十三名將士?此等罪行駭人聽聞,難道徐大人想一言帶過?”盛端明神情冷峻,怒目而視。
徐子平不疾不徐地應道:“盛大人所言,可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君不聞前魏大儒一山居士曾言,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方雲虎所為事出有因,且本官前幾日已經將前因後果詳細道來。此事雖然曲折複雜,終究只是方谷二人之私怨,緣何要凌駕於國事之上?”
盛端明冷笑道:“既是私怨,徐大人因何而來?”
徐子平淡然道:“當然是要在貴國陛下面前解釋清楚,以免將來發生不忍言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