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一頓,面對開平帝行禮道:“陛下,凡是在賑災過程中行貪墨及其他不法事者,無論官職高低背景深淺,理當一律奪官去職,待查明罪責之後按照朝廷律法頂格懲治!”

開平帝沉默片刻之後頷首道:“準了。”

他想了想又問道:“該派何人去欽州?”

洛庭忽地面露猶豫,便在這時,只聽韓公端開口說道:“陛下,臣請為欽州賑災大臣。”

裴越微微一驚。

其實開平帝說的沒錯,他對韓公端遠遠沒有對洛庭那般敬重,因為此人一直在翰林院中打轉,從翰林編修一直做到翰林學士,二十多年都在養望。許是一些刻板印象的影響,裴越對於這種人很難輕易認同,因為朝政非常需要實踐經驗,很多人擅清談卻不理庶務,到頭來只是禍害百姓罷了。

但是韓公端能夠被開平帝看重,顯然不只是因為廬陵韓氏的千年底蘊,甚至也無關他的淵博學識,最重要的是這個人的性情很有擔當。

開平帝卻沒有立刻答應下來。

他微微皺眉問道:“裴越,南邊的旱情真的嚴重至此?”

裴越回憶著戚閔的講述,在眾人的注視下,沉著地應道:“陛下,現實恐怕更加嚴重。這場大旱起於四月底,正是農夫耕作的緊要時節,欽州等地的水利設施不足以應對這種罕見的災情。換而言之,官府的準備肯定不足,東府的各種措施倒也算得上及時,只是……還是會死人,而且是餓死很多人。”

御書房中陡然沉默下來。

除了裴越之外,他們都是飽學之士,甚至連穀梁都造詣頗深,自然看過很多史書。

他們當然記得在史書上一些角落裡有這樣一句話。

“是年,大飢,人相食。”

寥寥七個字,不過數十筆畫,背後卻是無數活生生的人命消失。

開平帝目光深邃地望著裴越,開口說道:“韓卿,朕命你為南境賑災欽差大臣,負責賑災諸般事宜。同時賜你天子劍,三品以下官員若違法,只要證據確鑿,你可以先斬後奏。”

韓公端大禮參拜,朗聲道:“臣領旨,定不負陛下厚望。”

裴越鬆了一口氣,雖然他對穀梁說過,自己有辦法解決那些糧商,實在不行就舉起屠刀一路殺過去,可那終究是下下策。對於朝廷來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當然不會在國境之內大開殺戒。如今有開平帝的支援,相信東府能夠妥善處置。

他不覺得自己心懷天下,可是既然來到這個世界,總不能眼睜睜看著無數人易子而食。

就在他準備告退之時,開平帝忽然說道:“裴越,南周派遣使團北上,如今已經接近永州,朕命劉賢為迎接正使,禮部侍郎為副使,你也去給劉賢打個下手。”

裴越愣住,這又是鬧的哪一齣?

關鍵是南周使團裡難道有什麼大人物,竟然需要大皇子親自出面,自己這個京營主帥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