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浮生半日】(第1/2頁)
章節報錯
開平五年,八月二十七日,天地始肅。
靈州,滎陽城外。
一名騎士策馬飛奔而至,來到肅立在道旁的上百位官員面前,朝著最前方那人單膝跪地拱手道:“稟方伯, 京軍前部已至五里之外!”
薛濤捻鬚溫聲道:“知道了。”
相較於三個月前秦旭和裴越帶著石炭寺的官員抵達滎陽,薛濤此刻的態度顯得認真中透著幾分恭敬,早早便在道旁站著等候。他這般姿態自然是因為來者身份不凡,成安候路敏官居西府右軍機,當年擔任古平大營主帥的時候薛濤還只是刺史府長史,兩人也打過交道,薛濤深知路敏的能力和手腕, 自然不會以等閒視之。
片刻過後,旁邊有人低聲道:“來了!”
遠處旌旗招展, 京軍嚴整的軍容已經初露崢嶸。
看見這一幕的靈州官員忽然覺得心情安定許多,這些時日西吳鐵騎的威脅如鯁在喉,每個人都在拼命做事幫助邊軍穩住陣勢。尤其是在武威侯寧忠被吳軍大敗於盧龍寨,更讓靈州官員百姓將心提到嗓子眼,害怕一覺醒來就聽到古平大營已經陷落的噩耗。
如今終於等來京軍北大營的四萬雄兵,無論是薛濤身後的官員們,還是遠處道路兩側歡呼雀躍的滎陽百姓,臉上的笑容都顯得無比真切,眼神中更多了幾分敬畏。
大梁的疆域是一寸寸打下來的,鐵血軍人歷來都會受到極大的推崇,裴越能夠吸引整個靈州的年輕人前來投軍,靠的可不是欽差的名頭,而是他在雞鳴寨和旗山衝打出來的戰績。
京軍便是整個大梁軍中戰力最強的代表,至於禁軍因為常年守衛皇城而且牽扯到天家,極少會真正進入普羅大眾的視線,一般不會將他們放進來討論。
京軍前部五千人, 護持著路敏和尹偉兩位主帥前行,快馬川流不息, 令官往來奔走。
薛濤領著百餘屬官上前相迎,京軍立刻停步,得到訊息的路敏和尹偉帶著一群武將快步走來。雙方形成鮮明對比,西面百餘文官講究的是四平八穩,哪怕這種熱鬧喧譁的場面也十分注重儀態。東面這些武將則龍行虎步,哪怕是路敏這樣已經官居右軍機的顯貴也不例外。
“路侯爺,經年未見,風采更甚往昔啊。”薛濤親近地說道。
路敏微笑回道:“大學士謬讚,我輩武夫哪裡稱得上風采二字。”
薛濤微微一愣,旋即臉上浮現更加親切的笑容,身後的屬官們譬如別駕劉仁吉更是笑容滿面。大梁十三州便有十三位封疆大吏,僅有薛濤一人兼領殿閣學士,這算是朝堂大佬對他退出中樞的補償。路敏不以官職相稱,反而以尊號開口,自然是給足了薛濤面子,同時也讓靈州官員對他刮目相看。
薛濤又與旁邊的齊雲侯尹偉見禮,兩人是老相識,之前尹偉在西境邊軍中任職,與薛濤打過很多次交道,雖然在有些事情上存在分歧,但大體而言還算配合默契,所以此刻也顯得非常親切。
“侯爺,今日便在城中下榻如何?”
寒暄過後,薛濤面色誠懇地說道。
路敏沉吟道:“學士美意我心領了,但是邊關戰事焦灼,陛下對此十分關切,著實耽誤不得。”
薛濤不能反駁這個理由,便頷首問道:“敢問侯爺,大軍是否直接開赴邊關?”
路敏眼神晦澀難明,緩緩說道:“京營暫時駐紮在山陽縣,待我與邊境諸帥議定之後再做決定。”
薛濤正色道:“侯爺放心,刺史府定會保證京營和邊軍的後勤供給。”
“有勞學士。”
“豈敢,豈敢。”
谷賠片刻過後,薛濤站在路邊望著京軍並不停留直接西行的背影,眼神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