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青雲,仁宣七年殿試榜眼,初授翰林院編修,開平元年留館翰林院。如果按照正常的軌跡,他可以一直留在翰林院這個清貴衙門,等待機會直接升為六部侍郎,再外放一任刺史,接著便可以等待空缺進入東府。

大梁最頂級的文官大抵會是這樣一條官路,這麼多年只出了洛庭一個例外。

開平二年,莫青雲主動申請外放,恰好臨清縣令一職出現空缺,他便來到西境主政一地,在這裡耕耘三年時間。翰林院編修外放縣令確實稍微低了規格,一般都會是一府同知,但臨清終究與旁處不同,倒也不算辱沒這位榜眼。

其實想要這個官職的人很多,莫青雲能夠毫無懸念地拿下來,很多人覺得這跟他的背景脫不開關係。

東府左執政,四朝元老莫蒿禮是他的宗族長輩。

故而在莫青雲面前,俞錚從來不敢擺出那種魯莽軍漢的作風,立於道旁恭候道:“縣尊,應該是裴欽差來了。”

莫青雲今年三十歲,比他要年輕六歲。其人面容英俊五官硬朗,下顎留著短鬚,讚許地看了他一眼,言簡意賅地道:“俞遊擊,請隨本官去拜見欽差大人。”

俞錚嘴裡有些發苦,本以為這位年輕有為的知縣大人會主動去找裴越的麻煩,沒想到最後自己還是脫不開身。但他也只能腹誹幾句,畢竟身為駐紮在城內的廂軍主將,他沒有任何藉口拒絕莫青雲的提議。

“不用帶屬下,你我二人前去便可。”

莫青雲淡淡說了一句,當先朝著遠處而去。

俞錚心中輕嘆,咬牙跟了上去。

那些士子和百姓被攆在一處,很多人身上都已經髒兮兮的。百姓們倒還好,他們本就是穿著粗布衣服,看起來不算明顯。那些士子們都穿著乾淨潔白的長衫,縱然之前在圍觀第三隊的時候沾了一些灰塵,大體上還能保持風度。此刻他們看起來和難民相差無幾,不少人更是冠帶散落頭髮雜亂,顯得十分悽慘。

莫青雲目不斜視,壓根不理會那些人期盼的目光,繞了一個大圈終於來到整個隊伍的後方。

在這裡,他和俞錚終於見到聲名遠揚的欽差裴越。

十餘名親兵簇擁,旁邊是三百鐵騎護衛,年輕權貴騎著一匹高頭大馬,氣勢十分煊赫。

莫青雲面色平靜,徑直來到裴越馬前,躬身行禮道:“臨清縣令莫青雲,參加裴欽差。”

俞錚也趕忙跟著見禮。

裴越雙手搭在馬背上,淡淡道:“免了。”

莫青雲直起身,昂頭看著裴越,眼神鋒利似劍道:“敢問裴欽差,你是要造反嗎?”

俞錚差點咬到自己舌頭。

裴越沒有動怒,輕輕笑了一聲,答非所問地說道:“莫知縣,你從開平二年離京後,從來不肯提及自己和莫執政之間的關係,生怕別人懷疑你當年的榜眼有水分,更怕人在背地裡說你是靠著莫執政的權勢才能留館翰林院,對嗎?”

莫青雲面色微變,方才凜然的氣勢便為之一滯。

裴越腦海中回憶著戚閔送來的此人資料,饒有興致地說道:“你不想一輩子被人指指點點,但你又不可能丟掉這個姓氏。所以你放著翰林院清貴官職不做,跑到西境來做縣令,想憑著自己的能力做出一番政績,將來堂堂正正地入府執政。我覺得你很有志氣,可你似乎選錯了地方。你沒來之前,臨清便是上等縣,論人口、民生和賦稅在整個大梁都排的上號。你來這裡三年,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可這其中又有你幾分功勞?”

莫青雲眼神微凝,緩緩道:“欽差大人,下官與你好像是初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