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桃李春風一杯酒】(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梁文明元年,九月初七。
祭天大典舉行前兩天。
朝中官員這段時間忙得腳不沾地,總算趕在天子明日離京之前做好一應準備,包括儀式的全部流程、興梁府那邊的細節安排、隨行人員的名單擬定以及周全的護衛工作。
翰林學士兼禮部侍郎吳存仁總掌大典,這是他首次負責如此重要的任務,好在前期的準備很順利。但是他卻不能像其他人那般放鬆下來,還沒回府喘口氣便被一名內監召來景仁宮。
吳太后命人撤去那道隔絕視線的珠簾,且連平日裡最信任的女史都已屏退,殿內便只有二人在場。
吳存仁面上微露倦色,但仍舊身姿挺直,卓爾不群。
他平靜地望著端坐於長榻上的吳太后,不急不緩地說道:“回稟太后娘娘,臣幸不辱命。”
吳太后打量著這位青雲直上的年輕臣子,從他的氣度中隱約看到幾分莫蒿禮的風姿,不由得愈發滿意,微笑讚道:“這一年來你辛苦了。”
吳存仁微微垂首道:“娘娘謬讚,這是臣應盡的本分。”
定國府刺殺案結束後,吏部尚書寧懷安被迫辭官,左執政洛庭也上奏委婉拒絕指婚一事,但是沒有多少人知道,新任翰林學士唯一的侄兒與瑞芳巷柳家嫡女的婚事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兩家已完成六禮中的前三道儀程,婚期也已確定。
吳太后指著旁邊的圓凳,親切地說道:“坐下說話。”
“謝娘娘賜座。”
吳存仁沒有矯情作態,從容地坐了上去,然後說道:“依照臣的觀察,晉王在軍中的勢力不談,朝堂上也有很多臂助,比如工部尚書簡容和兵部尚書柳公綽。尤其是後者,晉王先前在西府弄出來的一連串動靜,以及那日朝會上侍御史歐陽敬彈劾原兵部尚書陳寬,基本是為了柳公綽接手兵部做鋪墊。”
吳太后感慨道:“若是其他人能有你這般的認知該有多好。”
吳存仁搖頭道:“臣這點見識不算什麼,朝中肯定有不少大臣能看出來,只不過他們不會太在意。在臣看來,晉王最可怕的地方不止於此,他肯定早就在太史臺閣和鑾儀衛中埋線佈局,所以都中的風吹草動很難瞞過他的眼睛。”
吳太后抬眼望著他,微露欣慰之色:“還好先帝和莫文正公將那些死士交予你手。”
裴越的猜測沒有錯,範餘隻是殿內這兩人推出來的棋子,壓根不是莫蒿禮的選擇,那些暗藏在陰暗角落中的死士其實是由吳存仁一手掌握。
吳存仁聞言垂下眼簾,淡淡地道:“晉王多半已經猜到臣的底細,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定國府刺殺案以及娘娘派人聯絡襄城侯和普定侯,再加上朝中那些官員的私下串聯,想必已讓晉王深信不疑,娘娘會選擇主動對他下手。”
吳太后微微頷首,面上卻無得意之色,反而略顯沉重地說道:“先帝曾言,若裴越勢大難制,可用他留下的這個方略。雖然哀家已經命女史去通知那個人,而且已經得到他的肯定答覆,但此事結果終究難料。”
吳存仁便道:“娘娘安心,如今晉王的心思都在防備上,應該不會猜到真正的殺招。再者,臣已經將兩百餘位死士安插進祭天大典的隨行人員,屆時會配合行動。”
吳太后忽然輕嘆一聲,神色複雜地問道:“伱說裴越究竟會不會變成王平章那樣的人?”
吳存仁知道這位尊貴的婦人並非不忍,她只是擔心出現意料之外的結局,便話鋒一轉道:“娘娘容稟,臣在入宮前收到一條急報,左執政洛大人正孤身前往晉王府。”
吳太后怔了怔,隨即便明白洛庭此行的目的,沉默片刻後幽幽道:“若是裴越肯放權,他在範餘死後就應該接任平章軍國重事。洛季玉公忠體國,只可惜這次他依然會失望。”
她從那種忐忑的情緒中抽離,目光變得冷峻,對吳存仁說道:“便依計劃行事罷。”
吳存仁起身行禮,恭敬地道:“臣領旨。”
……
晉王府,前宅花廳。
裴越的確沒有想到在這個節骨眼上,洛庭竟然還會登門拜訪。在聽到丫鬟通傳的時候,他正和府中內眷一起玩麻將牌,從後宅走到花廳的這段路上,大抵猜到洛庭今日為何而來。雖然他對此並不反感,但終究有些無奈,因為在定國府遇刺的那個夜晚,他已經將該說的話分說清楚。
然而洛庭的開場白卻讓裴越有些驚訝。
“去年這個時候,我與穀梁在一條寬窄巷子裡碰面,說了一些隱秘的故事,那也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與他私下密談。”
洛庭語調很平靜,面色也無異常,只不過裴越卻聽出幾分悵惘之意,不由得問道:“為何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