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快便察覺到劉賢眉眼間的喜色,饒有興致地問道:“皇帝因何這般喜悅?”

劉賢在長榻另一邊坐下,感慨道:“母后,兒臣竟不知裴越有這等心胸和魄力。”

吳太后微笑問道:“哦?說來聽聽。”

劉賢便將御書房內的君臣對答詳細複述,沒有漏下任何一個細節。他委實沒有想到困擾天家數十年的頑疾,居然有可能在自己手中解決,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可謂顧盼神飛滿腹豪情,於是並未注意到吳太后臉上始終掛著淺淡的笑意,眼中亦無欣喜之色。

劉賢恍若未覺,笑道:“母后,只要能順利將西府財權移交兵部,將來便很難出現逆賊王平章那樣的軍頭,兒臣思來不禁心神激盪。”

吳太后淡淡道:“極是。”

劉賢終於發現太后的神情略顯古怪,遂問道:“母后,莫非兒臣的處置有不妥之處?”

吳太后沉默片刻,緩緩道:“皇帝,哀家有一事不解。”

劉賢恭敬地道:“請母后示下。”

吳太后字斟句酌地道:“為何你要拒絕衛國公的提議,不讓他來首倡此事?”

劉賢不解地道:“母后,裴越出面必然會觸怒軍中的那些實權武勳,這對他的負面影響很大。他這樣做可謂赤膽忠心,兒臣又怎能置身事外?再者,兒臣覺得此事透過明發聖旨來解決,可以避免人心動盪不安。先皇在世時曾經教導兒臣,天子行事理應光明正大,如此才能令天下人信服。”

吳太后輕嘆道:“這話確有道理,可是你不要忘記,你不是先皇,至少在眼下還不具備他的威望。”

劉賢楞了楞,輕聲道:“母后,兒臣明白您的擔憂,也知道您是為兒臣著想。可是如果兒臣永遠都站在您和滿朝文武的後面,又如何能讓大梁子民相信,兒臣會成為有為之君?堂堂大梁天子,難道連站在臺面上的勇氣都沒有?”

吳太后怔怔地望著目光堅毅的劉賢,忽然覺得有些陌生。

這一刻她的心情無比複雜,既因為皇帝的成熟與果敢漸漸有了開平帝的一抹影子,又始終帶著不符合君王之道的赤子之心。

然而年輕的皇帝並不知道,權欲足以吞噬一個人的內心。

無論那個人是王平章還是裴越。

吳太后心中輕嘆,岔開話題道:“哀家本不願干涉你的後宮諸事,不過聽聞你近來去明德殿的次數越來越多,有些冷落皇后那孩子。賢兒,皇后乃是六宮之主,你不能過於冷淡,更何況對於天家而言開枝散葉方為大事。”

劉賢略顯尷尬,在這個問題上卻又不好辯解,只能垂首道:“兒臣明白。”

吳太后想了想,說道:“哀家有幾件玩器賞給皇后,你且一併帶去。”

劉賢便起身應道:“是,母后。”

幾名宮女捧著匣子隨劉賢離開景仁宮,吳太后沉思良久,轉頭望向那名女史說道:“告訴範餘,儘快做好妥當安排。待西境戰事大局已定,他便可以對定國府動手了。”

“奴婢遵旨。”

“還有,此事不要讓皇帝知曉。”

“是,太后。”

“下去罷。”

吳太后微閉雙眼,姣好的面容上泛起幾分疲憊之色。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