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直掛雲帆濟滄海】(十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陽城以南三十餘里處,南周邊境小城餘留鎮。
一眾軍方大將已經吵了一天一夜,對於周軍接下來的戰略決策,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在北岸三萬大軍全軍覆滅的訊息傳來後,原本高昂計程車氣瞬間遭遇沉重的打擊。隨著爭論的持續,最終大致匯總為兩條不同的意見,其一是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撤回西線深入北梁境內的軍隊,憑藉水師目前對天滄江中上游水域的控制,集結重兵奪回南岸數城。
另一種則是放棄東線主攻西線,繼續將戰火點燃在北梁國境內。支援這條方略的武將大多是從大局考慮,眼下樑吳兩國鏖戰正酣,北梁承受著極大的壓力,無法支撐長時間的兩線國戰。如果僅僅因為江陰之戰的失利就收縮戰線,那麼前期的努力都成了無用功。
雙方各執一詞不肯相讓,好在方謝曉和冼春秋親自坐鎮,又有慶元帝派來的監軍使臣列席旁聽,這些剽悍武將的爭論沒有鬧成衝突。
夕陽西斜,兩位軍方巨擘暫停軍議,然後很有默契地同行出鎮,在一片山清水秀的池塘邊漫步商談,他們的親兵遠遠地跟在後方。
先前軍議的時候,方謝曉始終沉默不語,餘者也知道這位鎮國公心情沉鬱的原因,沒有人敢於冒失地觸黴頭。
江陰一戰,平江銳甲營全軍覆沒,方雲天和方雲驥落入敵手生死不知,以方系軍隊為主力的三萬人葬送大半,還有一萬餘人成為降卒。如果放在二十年前平江方家的鼎盛時期,這三萬人還不足以傷筋動骨,可是前年江陵一戰承北大營損失慘重,方謝曉也是因此丟了總理軍務大臣的官職。
簡而言之,方謝曉這次遭遇的打擊非常致命。
冼春秋心中作何想法不得而知,面上倒是一臉沉痛,嘆道:“還請國公爺節哀。不過在老朽看來,大公子與五公子應該不會有事。裴越並非那種只追求快意恩仇的魯莽之輩,他顯然是想用這些條件來威脅國公爺。”
方謝曉凝眸望著江南春色,緩緩道:“老侯爺言之有理。”
冼春秋關切地問道:“倘若裴越真拿兩位公子以及一萬餘將士的性命要挾,不知國公爺準備如何應對?”
方謝曉平靜地說道:“馬革裹屍乃是軍人宿命,為國效死乃是人臣本分,在他們棄械投降的那一刻起,無論方雲天還是方雲驥,亦或是那些普通將士,他們便不再是大周軍人。故此,無論是生是死,那都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命運,我不會對此大肆批判,但也不會因為他們而心慈手軟。”
冼春秋微微一怔,眼中不由浮現敬佩之色。
方謝曉似乎不願繼續談論這個話題,轉而問道:“老侯爺如何看待目前的局勢?”
冼春秋沉吟道:“不容樂觀。”
先前的軍議之所以分歧極大,便是因為一連串的噩耗和緊急軍情讓武將們方寸大亂。
海上一戰令五峰水師折損八十餘艘戰船,透過程文炳的詳細回報,如今南周軍方已經得知北梁水師掌握多種神秘又強大的火器,不僅可以輕易在戰船上炸開一個破洞,還能投擲出來凌空爆炸。這些火器來歷不明數量未知,對於往後的戰事可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與之相比,江陰之戰損失的三萬軍力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如今裴越接任邊軍主帥,傳說中無比強大的京軍北營還在路上,他便已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連續兩場大勝徹底扭轉南境的劣勢。
透過各處送來的軍情可知,北梁堯山軍主力已經調往思州,顯然是要配合昌平軍奪回思州南部數府之地。與此同時,北梁秦州水師坐鎮天滄江下游,隨時都有可能逆流而上,兼之鎮南軍與祁年軍在蒲圻城左近枕戈待旦,己方水師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隨著南岸漢陽城和江陵城近來派出遊騎斥候的頻率增加,裴越的戰略意圖逐漸清晰。
至少在方謝曉看來,那位年輕國公顯然不願戰事繼續拖延下去,整兵南下大舉反攻即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