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文明元年,三月初九。

靈州,天水府,滎陽城。

距離穀梁領軍出征已經過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城內的百姓們幾乎每天都在翹首以待前線的捷報。半個月前北線傳來剿滅西吳主力騎兵的訊息,即便刺史府沒有出面操持,城內亦是張燈結綵歡欣鼓舞,踴躍捐獻錢財者不計其數。

這些土生土長的靈州人很清楚守不住邊關的後果,這個時候若不能萬眾一心,所有的家業都將毀於西吳軍卒之手。縱然有一些潛藏的西吳探子試圖攪動風雲,也遭到太史臺閣精銳密探的兇狠打擊,很快便消失無蹤。

今日滎陽城再度熱鬧起來,因為在無數人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的等待中,京軍援兵終於到來。

滿城百姓夾道歡迎,雖然入城的並非全部京軍,僅僅是作為代表的數千銳卒,他們也得到規格極高的禮遇。

外面喧囂至極,刺史府內的氣氛還算平靜。

靈州刺史唐攸之與兩位京營主帥相互見禮,然後分主賓落座。

寒暄過後,京軍南營主帥、普定侯陳桓主動問道:“請方伯介紹一下前線戰局。”

唐攸之面帶微笑,從容地道:“二月十七日,左軍機親自領兵在東慶府高山縣虎尾原附近,擊敗西吳北路軍騎兵主帥,陣斬及俘虜一萬五千餘人,重創西吳北路軍,解除長弓軍城的危機。然後經過一系列的排程,成功誘使西吳中路軍進攻古平軍鎮,並在三月初三日取得古平大捷。”

兩位京營主帥不約而同地露出震驚的神色。

唐攸之繼續說道:“此戰我軍大獲全勝,粗略統計吳軍損失三萬餘人,主帥周德威狼狽逃回。經此一戰,西吳雖然還保持著兵力上的優勢,但這幾日不敢再主動進攻。左軍機如今就等著二位侯爺攜京軍馳援邊境,然後與西吳展開決戰。”

西營主帥、南安侯蘇武遲疑道:“好教方伯知曉,京營這一路可謂日夜兼程,將士們非常辛苦,不宜立刻出兵,總需要休整數日,否則難以發揮戰力。”

陳桓目光幽深地望著蘇武,沒有反駁這個說法。

唐攸之似乎早有預料,問道:“不知京營休整需要多久?”

蘇武沉吟道:“至少需要三天。”

唐攸之毫不猶豫地道:“那便三天。左軍機另有囑咐,接下來京營不需要加急趕路,從滎陽城往邊關這段路程,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便可。”

蘇、陳二人頷首應下。

唐攸之道:“糧草早就準備妥當,本官已經命人送往城外營地。”

蘇武感嘆道:“有勞方伯費心。本侯還有一事不明,不知方伯能否解惑?”

“侯爺請問。”

“本侯在來時的路上亦收到了先前的那份捷報,既敬佩左軍機的領兵之能,亦好奇虎尾原一戰的細節。據本侯所知,當時左軍機麾下僅有兩萬餘步卒,究竟是如何做到擊潰西吳兩萬騎兵?”

唐攸之心中一動,平靜地道:“本官亦不清楚戰事細節,侯爺不妨見到左軍機後當面詢問。”

蘇武不再追問,聊了一陣前線局勢後,他與陳桓便起身告辭。

入夜,恢弘巍峨的滎陽城終於恢復了靜謐。

一輛普通的馬車進入普定侯陳桓下榻的宅邸,唐攸之走下馬車,望著親自出迎的陳桓,微微一笑道:“冒昧登門,還望侯爺見諒。”

陳桓卻彷彿早就料到他會來,沉靜地道:“離京之前衛國公便說過,唐兄會來找我。”

唐攸之心領神會地道:“如此說來,我們那位年輕的國公爺早就有了萬全之策。”

陳桓側身道:“請。”

兩人步入書房,外面親衛重重戒嚴。

屋內燭光明亮,只聞低語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