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千里快哉風】(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周,建安城。
鎮國公府今日中門大開,鎮國公方謝曉攜長子方雲天親自出迎。
“見過國公。”從馬車中下來的老者精神矍鑠,身體依舊健朗,快步上前拱手行禮。
方謝曉還禮道:“老侯爺此來令寒舍蓬蓽生輝。”
冼春秋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到這座富麗堂皇的國公府,但距離上次登門已經過去十五年。自從方謝曉的父親去世之後,方、冼兩派武勳勢力的矛盾逐漸公開化,在方謝曉擢升總理軍務大臣之後達到頂峰。
雖說冼春秋是三十餘年前投奔而來的北梁降將,但留在北梁京都的冼家人被殺得七七八八,這便足以讓他贏得周朝君臣的信任。憑藉對北梁邊軍內情的熟稔,以及自身帶兵打仗的能為,冼春秋立下不少功勞,因而冼家在軍中崛起已是必然。
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無論慶元帝、徐徽言還是朝堂諸公,都不願意看到平江方家在軍中一家獨大,那樣或許會釀成極其嚴重的後果,畢竟當年周太祖起兵自立的往事可謂家喻戶曉。
在方謝曉的父親過世後,慶元帝出於顧全大局的考慮,選擇讓方謝曉接任總理軍務大臣,但並未冷淡冼春秋,後續提拔起來的一些武勳身上也帶著鮮明的冼氏印記,譬如寧國大營主帥和臨江大營主帥。長期的制衡和調整之下,冼、方二人成為軍中勢均力敵的兩極。
權力鬥爭冷酷又殘忍,所有人都以為這兩位軍方大人物會老死不相往來,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當時間進入慶元十四年的春天,二人的關係愈發緊密,如今冼春秋更是在時隔十五年後再度拜訪鎮國公府,這個舉動不知引來多少人的暗中窺伺。
長街盡頭,一個面容普通的中年男子看到拒北侯府的馬車在鎮國公府門前停下之後,若有所思地轉身離去,很快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冼春秋駐足於門樓下,凝望著先帝御筆手書的匾額,感嘆道:“當年若非先國公賞識提攜,老朽早已是江邊一具白骨,縱已過去三十餘年,仍然時刻感懷於心。”
方謝曉道:“老侯爺英才卓躒如錐處囊中,先公不止一次稱讚過,亦因國朝得此良將欣慰不已。”
冼春秋眼中泛起幾分追憶往昔的傷感,連連喟嘆不止。
二人並肩進入這座國公府,來到正堂分主客落座,方雲天恭敬地站在方謝曉身側。
用茶之後,冼春秋直入正題道:“吳國大軍壓境,北梁西境形勢危急,那位年輕的皇帝在裴越的建議下,派京軍兩營馳援邊境,不知國公爺如何看待當前局勢?”
方謝曉沉吟道:“其實對於我朝而言,北梁京軍的動向固然重要,首先要著眼的還是他們的邊軍。根據北岸探子的回報,北梁右軍機蕭瑾抵達邊境之後,固壘大營和祁年大營的軍隊都在朝蒲圻城後方移動。目前可以判斷出來,蕭瑾並未猜透我軍的主攻方向,因此只能收縮防線死守。”
冼春秋眼中精光一閃,從容地道:“這般看來,蕭瑾相較於穀梁要保守很多。”
方謝曉點頭道:“此人在北梁西境鎮守虎城十年,從未出過紕漏,可見小心謹慎已成秉性。雖然這樣的性格不好對付,但是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
冼春秋沉思片刻,悠悠道:“看來蕭瑾和裴越之間確實矛盾重重。”
在首輔徐徽言利用裴越和徐初容之間的關係傳遞假情報後,他們便順勢制定了一整套謀攻北岸的方略。在他們的計劃中,先用五峰水師和寧國大營在天滄江上游製造假象,將北岸的梁軍主力吸引到上游佈防。
達成第一步後,方謝曉便可率領新建水師北上,從天滄江入海口攻佔北梁堯州東南部,大軍隨即渡江直撲北梁堯山大營。
只要拿下這座大營,將天滄江尾段的南北兩岸連成一片,這將會為整體戰局開啟一個突破口。倘若北梁邊軍從西向東長距離奔襲試圖奪回堯山大營,天滄江上游的佯攻便可轉化為實攻,足以令北梁邊軍首尾不能相顧。
北梁還有一個選擇,那便是命令天滄江南岸的十萬大軍全軍出擊,一路南下威脅建安城。
實際上這才是方冼二人最希望看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