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復起千萬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是真正的國運之戰。
一旦前線戰敗,大吳將有滅國之危。
可如果不這麼做,只是繼續維持邊境上的安寧,按部就班地發展下去,將來等那個差距大到可以抹平高陽平原的阻隔時,吳國同樣會面臨梁國千軍萬馬的侵襲。究其原因,梁國佔據中原腹心富饒之地,而且國內能吏輩出,如今又不斷在推行各種改革變法。
戰爭終究比拼的是國力。
兩相斟酌,定鼎一戰遂成必然。
張青柏自然明白這個道理,然而他不禁想起兩年前那場波詭雲譎的大戰,那個梁國年輕人麾下神出鬼沒的精銳騎兵。
他略顯艱難地道:“陛下,既然寧王殿下已經派人潛入梁國京都,不若等那邊傳來訊息。如果兒郎們能夠誅殺裴越,對於梁國軍方來說自然是極大的損失,同時還可以嫁禍給梁國皇室,挑動敵國內亂。到那個時候,我朝再起大軍東進,顯然會有更大的把握。”
裴越已經成為吳國君臣之間提及次數最多的名字,故而張青柏不需要詳細論述那位年輕國公的能力和威脅。
在兩年前那場大戰中,同樣在裴越手中吃了一個大虧的謝林終於頷首道:“陛下,臣認為張將軍所言有理。拋開裴越自身的實力不談,他的生死直接關係到梁國內部是否穩定。這一仗勢在必行,但並非要急於一時,至少一年之內周國還能堅持得住。”
四位大將軍隱隱分成兩派,然而劉知遠和周德威並未對張謝二人的謹慎與保守冷嘲熱諷。
如果說裴越在西境之戰的功績還屬妙手偶得,那麼他在後續幾場大戰中的表現已經證明軍事上的天賦。作為宣武帝最為信賴的沙場老將,劉知遠等人的眼界自然不低,尤其涉及到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上,不會出現鬥氣之類的幼稚舉動。
他們只是安靜地望著皇帝陛下。
這場仗自然要打,但何時打與怎麼打則是需要仔細斟酌的關鍵。
宣武帝將目光從沙盤中收回,不疾不徐地道:“為何你們會認為,僅憑都統院的探子和東山王氏霸刀子弟,便能在梁國京都殺死一位手握實權、身邊重重高手護衛的國公?”
張青柏心頭一凜,隱約察覺到皇帝陛下的真實用意。
宣武帝沉聲道:“朕從來沒有指望高程的人可以得手,但是,自古以來離間之策屢見不鮮。他們在梁國京都的所作所為,自然會給對方君臣一個錯誤的判斷。”
劉知遠揚眉道:“陛下聖明。”
宣武帝搖搖頭,嘆道:“不過是無奈之舉,否則朕又豈會願意讓兒郎們遠赴他國送死?朕只是要給梁國君臣造成一個假象,那便是朕暫時不會興兵,只將削弱梁國的希望寄託在這種手段上。”
他頓了一頓,環視眾人道:“諸位將軍,整軍備戰迫在眉睫。冬去春來之時,朕要看到大吳鐵騎越過高陽平原,直取梁國腹心之地!”
四位大將軍肅然領命。
兩個時辰之後,夕陽西斜之時,勤政殿的大門被宮人推開,四位大將軍魚貫而出。
順著威嚴的御道走下去,四人身後被斜陽拉出長長的影子。
他們神色凝重目光幽深,彷彿能看見視線中血流漂杵白骨累累的場景。
劉知遠開口說道:“陛下將國朝的命運交予我輩手中,切不可輕忽懈怠。”
其餘三人依舊沉默,微微頷首,然後繼續前行。
當此時,夕照如煙,殘陽似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