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道門法典(第1/2頁)
章節報錯
御書房內,燈火通明。
明皇罕見的未批閱奏摺,而是在與一人弈棋。
這人一身白衣乾淨灑脫,其浩然之氣甚至催生出道韻縈繞於周身,眸似星辰閃爍,肩披綾羅絲帶,出塵的氣質照亮房中的每一寸角落。
雖看上去以是知命之年,卻異常健碩,眸底平靜淡然顯如聖人降世。
對於眼前這位的極具張揚的品味,明皇是在不敢恭維。
打扮上比自己這位皇帝還誇張,不過平時他也不出門,自己也就免得去提醒關於衣品禮節之事。
“韓青引是你故意送給兵家的?”明皇開口,執黑子落入棋盤小尖了一下。
“算是吧。”這人執白子落於雙虎撲食,棋勢大開大合:“曾抱著僥倖心理,認為將其送入戰場可能會有一線轉機,可惜了。”
明皇深知眼前這位的本事,凡事都要留一手底招,與其說是僥倖不如說已經確定了韓青引真的無力迴天,才將他轉手送給了兵家。
“陛下可知,儒家自古以來非是入門迅速者天賦高絕,與其他體系相比,儒家更注重累積。”
“我倒是聽說過,儒家書生學子若是一心恪守家國,能在戰爭中活下來的,基本無法在五年之內開闢書山。”明皇一手抵在下巴上,顯得些許輕鬆散漫。
“不知顏大儒可否給朕解解惑?”
顏鵲溫和一笑,道:“所謂書山不過是與丹田和紫府乃至佛國同等容器,容納天地之間散落的靈氣,不同容器吸收靈氣後可以轉化為其他能量。
這四大體系之中,只有武夫無需轉化靈氣,而儒家對於靈氣轉化最為苛刻,這源自於書山獨有的特性,書山分為六博和八辯兩種,其中六博為多數開闢書山的儒生所掌握,而八辯則是需要更為深層次的累積,以及平穩的心性。”
明皇倒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不過想想也對,這涉及到儒家本源,一般書生都不會輕易告知他人。
明皇問道:“這韓青引當時若能堅持,是否可以開闢八辯書山?”
顏鵲卻搖了搖頭:“此子心性不定,強行讓他開闢八辯書山是在害他,所以我們當時給他定下的其實是六博書山。”
但實際上卻偏離了他們六位大儒所想,韓青引似乎連六博書山都無法開闢。
其根本原因在於韓青引心底潛藏的黑暗面,也導致六大儒最終放棄了韓青引進入儒家,即便如此顏鵲也沒有徹底拋棄他。
暗中運作將其扔進了兵家。
在這裡他好似釋放了天性,武夫天賦徹底被挖掘,很快便成為了武三品混一境。
顏鵲為他高興的同時卻察覺到一絲不對,韓青引似乎與霄王和西域走的太近了,這不是什麼好事。
他想引導,但一件事的發生令他徹底放棄了這個念頭。
霄王被二十四道門之一,長春派唯一三品幽逸道士所殺。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霄王遇刺上,甚至顏鵲也將霄王之事放在第一位,現在想想著實不該啊。
“兵家那個老傢伙知道你的盤算吧?”
面對皇帝的詢問,顏鵲輕嘆一聲:“韓克無的確是個人物,但他遠離廟堂太久,導致所思所想過於單純,或許這次算是給他一個警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