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第二天上朝的時候,顧懷給官員們彈劾的夠嗆。

一向喜歡寫摺子罵人的都察院御史們在何洪的壓力下閉嘴了,可六部的官員站起來了,畢竟還是有些人沒投向何洪的懷抱的,罵何洪他們不敢,可罵顧懷...難道彈劾也犯法?沒這樣的道理。

更何況顧懷這事幹的本來就理虧,一沒證據二沒架貼,連程式都沒走,就把一部尚書抓了,這事簡直是離譜到了家。

面對如潮水般的彈劾,顧懷充分展現出了光棍氣質,隨你們怎麼說,反正負責蓋章的是何洪和盧何,只要他們不背刺,摺子上再多也對顧懷沒用。

但為了百官的顏面,他還是象徵性的解釋了一下,比如在某些官員家中查獲了證據,再配合上一開始不被百官接納作為證據的賬簿和人證,所以錦衣衛這才秉持著慎重查案的態度,請了祝尚書回去協助調查。

不解釋還好,這一解釋,百官紛紛炸了鍋,根本沒人相信顧懷的鬼話,協助調查?協助調查需要把一家老小都抓進昭獄?

如今進了昭獄的官員還沒有一個能出來的,祝文進了那鬼地方,能有什麼好下場?

於是百官們嘴仗打的更厲害了,各種引經據典指桑罵槐,就差把顧懷說成那種欺君罔上意圖不軌的藩王了。

而站出來多少給瞭解釋以後,顧懷就站回了勳貴佇列,看著百官們群情激奮,嘴角掛著笑意,像是在看一群猴表演。

罵吧,罵吧,你們他孃的是不是伸了手才這麼怕?還是和祝文有什麼骯髒的交易?可別讓我查到你們的腦袋上,不然你們今天罵的越狠,以後就哭的越慘。

整個朝堂不可能因為顧懷的事情一直吵下去,所以在何公公閉目養神,盧閣老不為所動之後,多少算是出了口氣的官員們也偃旗息鼓了。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這事要過去了的時候,一個人...站了出來。

“本王認為,靖王此舉,是有些不妥了。”

百官的聲音一時被壓了下去,顧懷睜開眼睛,看向了自己身邊。

齊王二皇子顧道帶著笑意,走出了勳貴佇列,視線沒有落在顧懷身上,而是環視百官,最後落在了何公公身上。

顧懷的心猛的一沉。

百官還沒有反應過來,二皇子繼續說道:“朝廷法紀在此,沒有證據,如何能擅自抓捕三公九卿?就算錦衣衛恢復了職權,可父皇如今在行宮修養,錦衣衛也是斷然不能無證而誅的,本王認為,靖王此舉儼然已經有不顧真相大肆株連的跡象,已不再適合繼續將此案查下去。”

他看向何公公:“故本王請議,靖王顧懷,交還錦衣衛,朝廷另行指派大員,查清此案,避免...攜怨辦案。”

百官面面相覷,不知道一向沒怎麼在朝堂上發言的二皇子今天為什麼會站出來,眾人都準備偃旗息鼓了,二皇子...為什麼會和他們站在一起?

是為了針對靖王?

眾人的眼神落在了顧懷身上,看見顧懷面色如常,沒有出列自辯的打算,便又看向了盧何。

這不看還好,一看眾人更茫然了,因為盧閣老...也沒有說話,面色一如既往的沉凝。

於是百官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上方的何公公,想看看顧懷身後的何公公...又會是什麼說法。

果然,眾人的目光彷彿有實質一般,喚醒了閉目養神的何公公。

他陰柔的笑了笑,看向了百官:“眾位大人...覺得如何?”

顧懷的心沉到了谷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