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祖江和石明輝兩人等候在應天府驛站的廂房,臉上悉數帶著忐忑的神情,他們的試卷已經被單獨提出來,直接送給皇上審閱,儘管兩人寫文章的時候,竭盡全力,恨不能將平生所學都在文章裡展現出來,不過他們都很清楚,皇上乃一代雄主,英明睿智,學識絕不一般,就算是他們竭盡全力寫出來了自認為是最好的文章,能不能入皇上的法眼,還真的不好說。

鄉試的文章由皇上直接調閱,這樣的情形從未發生過,放在以往是不可能的,朝中的大臣肯定要鬧翻天,什麼皇上違背了規矩,什麼科舉考試的神聖性不容侵犯、什麼皇上不能越權等等,不過現如今不存在這等的情況了,皇上在朝中具有絕對的權威,而且以前那些愛出風頭鬧事的大臣,要麼永遠的留在了京城,要麼就被修理的不敢隨便開口說話了。

皇上登基尚不足半年的時間,朝廷裡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皇上推崇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張居正,要求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要做實事,不要無病呻吟,更不能無事找事,如果對朝政有什麼意見建議,在有明確的證據之後,可以提出來,激烈辯論都無所謂,至於那些聽聞奏報的風氣,被狠狠的剎住了。

向祖江和石明輝不知道這樣是不是正確,但有一點,那就是朝廷和內閣確定要做的事情,推行下去很快,懈怠的官吏很容易遭受責罰,甚至被直接免去官職,勤奮努力的官吏得到重視,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得到提拔。

最好的例證就是溝渠堰塘的維修,這件事情由工部直接負責,朝廷撥付近五百萬兩白銀,要求各地招募農戶維修並給予一定的錢財補貼,這樣做的目的明顯就是想著讓遭受災荒的農戶能夠獲取到一定的收入,渡過春荒的難關,且來年的春耕能夠順利進行,糧食能夠豐收,這樣的事情,如果在以前實施,六成以上的銀子會被各級的官吏貪墨,農戶不可能拿到銀兩,而且工部的威信不足,地方官府陽奉陰違,壓根就不會去老老實實的維修溝渠塘堰。

僅僅三個月的時間過去,南方各地的溝渠塘堰得到了很好的維修,農戶也拿到了朝廷撥付的銀兩,工部尚書馬士英,以及工部右侍郎阮大鋮親自到南方各地去督辦,跟隨他們一同前去督辦的有督查院的監察御史,好幾個行省的地方官吏伸手貪墨錢財,被直接查處,抄沒家產殺頭,任何人說情都沒有作用。

朝廷和內閣確立的制度也清晰明朗,要求各級官吏應該怎麼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沒有廢話,朝廷對官吏的考核直接延伸到各地的知縣,讓眾人都很清楚。

短短數月的時間,官場的風氣大幅度轉變。

當然,皇上和朝廷也直接提高了官吏的俸祿,知縣的俸祿由原來的每年六十兩白銀提升到每年的一百二十兩白銀,足足漲了一倍,據說皇上和朝廷還是不滿意,要繼續增加。

這些情形,向祖江和石明輝兩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相比較來說,後金朝廷在這方面就有著太明顯的差距,至少滿人權貴擁有的特權,讓其他所有人都不滿意,至於說李自成建立起來的大順朝廷,官吏的特權更是誇張,農戶由原來的傾盡全力支援,變為不顧一切的反對。

“石兄,不知道你我所寫的文章,皇上究竟會如何的評價。”

石明輝看了看臉色微微發白的向祖江,微微嘆了一口氣。

“向兄,不用想那麼多,你我的文章已經寫好了,不可能修改了,反正我們傾盡全力了,至於說皇上是不是能夠入眼,我們在這裡想也沒有用。。。”

石明輝還沒有說完,邱致中出來了。

看見走出來的邱致中,向祖江和石明輝兩人連忙抱拳稽首行禮。

“向先生,石先生,跟隨咱家去見皇上吧。”

向祖江和石明輝老老實實的跟隨在邱致中的身後,往憩園的方向而去,或許是想明白了,兩人的神色平靜了不少,他們也知道,已經盡力的事情,想的再多也沒有多少的作用了。

走進憩園,看見石桌旁邊的朱慈烺,兩人連忙跪下了。

“向祖江,石明輝,平身吧,你們的文章朕都看過了,寫的都不錯。”

朱慈烺的話語,讓向祖江和石明輝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來年的會試,你們可以直接參加了,你們兩人的文章,側重點不一樣,向祖江的文章,重點說到了如何署理地方政務的事宜,石明輝的文章,重點說到了如何拓展情報網路的事宜,朕以為,你們文章最大的亮點,就是實話實說,提出來了不錯的建議。”

“能夠在鄉試八股文的基礎之上,提出來建議和意見,這一點朕很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