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諄諄教誨(3)(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1號開始,每天兩更,每天的晚上7點和8點,感謝讀者大大的支援。)
抵達開封府城,迎接朱慈烺的是一場大雪。
天地間已經是白茫茫的一片,河南巡撫朱大典一行在十里長亭等候。
遠遠看見長亭之中的朱大典等人,朱慈烺立即下馬,快步走過去。
朱大典眼睛裡面喊著淚花,數月時間以來,他竭盡全力做事情,以至於心力交瘁,整個的河南行省,不僅僅依舊處於戰亂之中,且人口凋零,傳聞地方上零星的土匪都活不下去,被迫逃離,就是在這樣一片可謂之焦土的地方,重振民生何其艱難。
馬欄山之戰的完勝,鷹澗嶺之戰的戰果,意味著河南徹底擺脫戰爭的威脅,自此以後可以安心開始戰後的重建了,皇上下旨,給予了河南行省五百萬兩白銀,以及兩萬石糧食,錢財雖然不多,不過對於焦頭爛額的朱大典來說,這不僅僅是雪中送炭, 更是給了他巨大的信心, 有了錢財和糧食,很多事情就可以重新著手開始了。
河南行省同樣缺乏官吏,不少的府州縣衙門處於癱瘓的狀態,好在地方上也沒有了多少的人口, 所以不至於引發大亂, 不過這樣的情形肯定不能夠長期持續下去,必須在短時間之內徹底改變, 這就不是朱大典的力量能夠達到的, 畢竟引進人口需要皇上和朝廷排程。
內閣已經發來敕書,朝廷正與南直隸和江西等地協調, 年後將遷徙部分的人口前往河南以及陝西等地, 這讓朱大典再次感覺到欣慰。
“臣督查院左僉都御史、河南巡撫朱大典,叩見皇上。”
朱慈烺上前一步,扶起了朱大典,頗為感慨的開口了。
“朱大人免禮, 朕還是那句話, 數月時間過去, 辛苦你了。”
朱慈烺沒有抖落身上的雪花, 直接扶起了朱大典, 他對朱大典的印象還是不錯的, 出任河南巡撫之後, 朱大典盡心竭力, 軍事民政事宜都沒有放鬆, 不僅整合了原河南總兵許定國麾下的軍士,也著力打造地方, 安撫民眾,緊靠南直隸和山東的歸德府, 保持了繁榮,民眾完全穩定下來, 處於南邊的汝寧府和南陽府,人口逐漸增加, 不少逃難之人都回來了, 只是朝廷沒有那麼多的錢財,給予河南行省的支援不是很大,所以朱大典治理地方頗為艱難。
諸多的情況,朱慈烺已經瞭解, 此番御駕親征,雖然主要關心軍事上面的事情, 不過沿途朱慈烺也重點了解民生, 掌握了第一手的情況,所以他才決定給予河南行省五百萬兩白銀和兩萬石糧食,有了這些錢糧,朱大典能夠做不少的事情。
走出十里長亭,朱大典撐起了油紙傘,打算為朱慈烺遮擋雪花,被朱慈烺擺手制止了。
“瑞雪兆豐年, 朱大人, 這一場大雪是老天賜予你的,好好把握, 河南一地,遭受的苦難太多了,朕已經催促內閣, 不要考慮過節的事情,儘快遷移人口前往河南與陝西兩地,不能錯過春耕時節,前段時間你已經在清理地方土地,想必此事已經辦理的差不多了,有關河南與陝西兩地土地子劃撥事宜,朕准許你直接做出決定,朕的想法是,直接將那些無主的土地給予搬遷而來的農戶,官府發給地契,讓他們安心耕種。”
“民以食為天,朕說的再多,朝廷下的敕書再多也無用,百姓吃不飽穿不暖, 還是要流浪,還是要造反, 但有一點, 人心思定, 只要各級的官府善待百姓,幫助百姓,百姓但凡有一口吃的,也不會離開家園,也會堅守。”
朱大典用力的點頭,抬頭看了看愈發濃密的雪花。
“皇上之教誨,臣記住了,臣定當竭盡全力,振興河南行省,不負皇上重託。”
朱慈烺點點頭。
“好了,朱大人,響鼓不用重錘,朕就不多說了,對了,李巖現在何處啊,朕前些日子經過開封的時候,沒有來得及停歇,沒有見到李巖。”
朱大典連忙開口回答。
“皇上,李巖正在驛站等候,臣覺得李巖做事情的確不錯,有熱情,不計較個人得失。。。”
“也好,朕這就去驛站,見一見這個李巖。”
。。。
開封府城,驛站。
等候在驛站外面的李巖,明顯有些忐忑,他不知道皇上會不會召見自己,鷹澗嶺之戰的戰報傳到開封,聽聞訊息的李巖內心隱隱有些難過,李自成和劉宗敏悉數殞命,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不過想到與他們相處的日日夜夜,李巖無法高興。
馬欄山之戰完勝,多鐸與阿巴泰殞命,李巖完全不敢相信,他清楚後金韃子作戰的驍勇,曾經親眼見證,正白旗與鑲白旗乃八旗軍的精銳,號稱天下無敵,卻被朝廷大軍徹底剿滅,這豈不是說明了,朝廷徹底剿滅後金韃子指日可待了。
李巖做事情更加的努力,也更加的小心。
前方傳來馬蹄聲,雪花密集,李巖看不清楚,他努力的睜大眼睛。
“李巖,皇上來了,還不趕快拜見。”
朱大典的聲音傳來,李巖身體一個激靈,扔掉手中的油紙傘,撲通的跪在了雪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