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稍微坐著休息了一會兒,就到堤壩去看了。

去了才知道,這堤壩,也真是畢玉超煞費苦心的,築堤兩層呢,看起來,這洪水最猛的時候,都漫過去了。

趙玉瑾看著,就問,有沒有死傷,百姓怎麼安排。

畢玉超都一五一十的說了。

說來,也死了幾十個人。

比如房子倒了壓死的,還有被洪水淹死的。

還有幾個,幫忙築堤,不小心掉到江裡去,被水沖走了。

不過,沒有餓死的。

因為這剛好是夏天也沒有冷死人,只是有幾個感染了風寒,沒有及時治好,就死了。

當然了,在古代,感染風寒死人的,很正常。

這縣令也安排了粥棚子,給老人小孩安頓,大人就去築堤。

築堤肯定是要吃多一些的。

反正,都沒人流離失所。

哪怕是現在,洪水還在繼續,後面也沒問題了。

如今一看,這橫縣,地方官就解決了問題了。

趙玉瑾看了看鄒大人,像是開玩笑一樣,“餓殍遍地的應該是大橋縣吧?”

畢玉超愣了愣,嘴唇動了動,想說什麼,還是沒說。

雖然畢玉超只是個縣令而已,但是,對於上京裡的事,還是知道一些的。

因為鄒大人的妹妹是靜妃,在這皇城的正儲鬥爭,多少是知道一些的。

靜妃有兩個兒子,而鄒大人的為人,不說多麼的惡劣,反正不是個什麼好人。

只要一有災情,就伸手問朝廷要支援。

當然了,如果真的是天災,問朝廷要支援也沒什麼。

可是每次都把受災的情況誇大了。

這百姓能得到多少賑災的糧食呢?

那糧食都到哪裡去了呢?

不用想,都是知道到了鄒大人的口袋裡去了。

今年,可能是沒想到朝廷親自派人下來,沒有做好準備而已。

他不知道,鄒家是派人送信的,被趙玉瑾的人給截胡了,一定不能讓鄒家通知鄒大人。

等到趙玉瑾來了,鄒大人知道了,也毫無準備。

只是現在,對於這些災情,畢玉超是大概瞭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