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向前追溯,大概在《昆池巖》全球受到熱捧繼而電影票房大賣之後,國內影視圈就隱約形成了一種【規矩】!

由孫浩編劇投資並導演的影視劇,重要主角,一般是他親自擬定的,該給電影片酬給片酬,該給票房分紅給分紅;

而其他配角和有臺詞有特點的特約演員、群眾演員的確定,則是靠選角副導演和劇組裡的一眾頭面人物來定,譬如攝影師寧昊、化妝師黃樺、燈光師邢建波、道具師馮其孝等等。

而這些人選定演員的唯二標準就是演技和錢!

甚至,事情發展到了現在,劇組對外還會明碼標價:

大女配,演技出色加五萬;演技平庸加十萬;演技不過關,嗯,那就該幹嘛去幹嘛去!

男配,演技出色加十萬;演技平庸加二十萬;演技不過關,嗯,你如果想在劇組裡待著,看看有沒有機會能夠接受到孫浩導演的親自指點,那麼就加三十萬!

有臺詞的特約演員:演技出色加一萬;演技一般加五萬;演技不過關,臥槽,你他孃的再來我就抽你!

面對這種【規矩】,許多圈內人都說價錢高了,可大家依舊趨之若鶩。

舉個例子,某演員和圈內同行一起到某新建的影視劇劇組面試,試鏡時,某演員突然拿出一份履歷,說,本人曾經參演過票房超過20億美金的電影《速度與激情》,那,這是我當時的演出鏡頭…

其結果,立馬就會不一樣,因為這就是一份顯赫的資歷!

對於這種【規矩】,作為劇組的絕對掌控者,孫浩也是知情的。

但當孫浩知道,他也只是笑著警告了一句,你們這群傢伙吃肉,可別忘了讓弟兄們喝湯,倘若被我知道劇組裡的哪位兄弟受了委屈,連湯都沒撈著,呵呵,你們今後就什麼都沒了!

而正是有了孫浩的這種寬容和縱容,寧昊和邢艾娜也把這種規矩帶進了自己的劇組裡,沒辦法,誰讓我們的電影的質量也高呢?!

可是規矩歸規矩,運用的方式還是要靈活多變的。

譬如說黃波把老鄉黃小銘帶進了劇組飾演警察,由於大家都是熟人,這錢非但不要,而且劇組還給正常發片酬。

譬如說孫浩導演在臺△灣省拍攝電視劇《越獄》時的得力干將戎祥和高捷帶著能吃蟑螂的九孔過來了,作為電影導演的寧昊就倒履相迎,你們這群孫子就是老子電影需要的人,當時,我在臺中,怎麼沒喝死你們這群混蛋?!

有如此深厚的感情,還怎麼在聊規矩中的“錢”?

再譬如說…

嗯,就是眼前這位了,別人5萬塊錢,在電影當中就能混個非常不錯的角色,有臺詞,有表演空間,可是你…,就必須得掏50萬,否則免談!

…………

50萬…

聽到這個數字,趙燕子攥緊了拳頭。

並不是說這個錢自己掏不起,而是這就是一種紅果果的侮辱!

遙想當年,格格一出,萬人空巷;哪怕是老頭老太太在街上遛彎,討論的話題也是小燕子,為什麼小燕子這麼可愛,大大的眼睛,瞧著就聰明伶俐的樣子。

可就是因為拒演了孫浩一部電影,導致事業每況愈下,其實剛開始還好,還能從瓊瑤阿姨、鎧格導演、港島某些導演那裡拿到資源,拍拍電視劇《還珠格格二》、拍拍電影《玉觀音》、《無極》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