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對楊家將是很崇敬很感激,甚至能為了他們推翻當年那昏庸皇帝,可是,這只是以前。

如今都過了有近六十年了,楊果不覺得這些後來人,還會像以前那般對楊家將頭腦發熱。

楊果之前就向太子要了一個戲曲班子,這班子本來是要用來激起百姓的感激之情,進而加快徵兵程序的。

不想,是她還是小瞧了楊家將的威名。

如今徵兵如火如荼,戲曲煽動人心的事情好像已經沒有必要了。

戲曲班子負責戲曲的幾位伶人找到了楊果,希望可以繼續按照計劃把那三首曲子唱出去。

他們精於戲曲,知道那三首曲子有多好。

而且,他們也想為楊家將做什麼,那一張張臉上都帶著真誠。

“楊少族長,讓我們唱吧。”

楊果掃過他們每個人的臉,最終選擇答應了下來,“也罷,就是幾首曲子罷了,你們想唱就唱吧。”

能夠把那三首曲子唱出來給天下人聽,伶人們都很是高興和感激,“楊少族長你是個好人。”

楊果表示感激就不用了,“該幹嘛就幹嘛去吧。”

楊果答應了他們,就知道後續徵兵一定會更加火熱,為此,還要去做更多準備工作呢。

楊果最害怕這種肉麻兮兮的場景,趕緊就溜了。

伶人們見她緊張兮兮的,心情也放鬆下來了,目送人離開後更是直接就抱頭痛哭了。

伶人在什麼時候,都是受人鄙夷的,他們都知道。

可是,可是,楊家的少族長竟給他們了那麼一首曲子。

那首曲子不是什麼,正是《赤憐》。

楊果一共給了三首曲子,一首《赤憐》,一首《六十年人間》(原十年人間),還有一首就是《楊家將提劍護河山》。他們三首曲子都喜歡,不過可能因為自身職業,更加喜歡《赤憐》這首曲子。

《赤憐》完全描述了他們伶人的一生,為戲曲而生,為戲曲而死。

正如曲子裡所寫: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

臺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

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戲幕落誰是客

戲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歡唱離合無關我

扇開合鑼鼓響又默

戲中情戲外人憑誰說

將喜怒哀樂都融入粉墨

陳詞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

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憂國

哪怕無人知我’

這三首曲子是楊果從現代位面兌換的,不僅兌換了歌曲,還兌換了歌曲需要的各種樂器。

這些天來,伶人們很是辛苦,把樂器都學會了,曲子也會唱了。

說來,《赤憐》還是楊果為表感謝特地附送的。

她也沒有想到伶人們會這麼激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