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龍潭虎穴 435.漢人世侯(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鐵木真一統蒙古諸部之後,便提鞭南下,開始征伐金國。
在蒙古人的猛烈攻擊下,金國節節敗退,統治力開始動搖,而蒙古人此時的戰爭策略就是摧毀和掠奪,攻伐之後並沒有對大多數地方進行實際佔領、建立地方政權,導致許多地方開始陷入無政府無秩序狀態。
戰亂四起,匪盜叢生,導致民不聊生,民間為了自保,便在地方豪強的帶領下,建立了眾多武裝勢力,割據一方。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記載,‘擁兵者,萬焉;建侯者,萬焉;甲者、戈者、塗者,各萬焉,鴻民者、保家者、聚而為盜賊者,又各萬焉;積粟帛金、具子女以為己者、斷葉陌、佔屋宅、跨州連郡、以為己業者,又各萬焉。
史書概括稱:有金南渡,河北群雄如牛毛。
後來,金宣宗眼見中都守不下去了,便將朝廷南遷至開封,這樣一來,對黃河以北的大片地方更加失控,成為兩不管的真空地帶。
於是河朔地方豪強世家藉著這一機會提高自己的軍事力量,兼併弱小,積蓄實力,觀望金廷和蒙廷對己方的態度和政策。
金廷和蒙廷雙方都對當地漢人武裝勢力進行招攬拉攏,各種封官許願,想著他們幫自己打仗。
從局勢上看,當時的金國日益衰敗,讓人覺得金人就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因此大部分地方勢力都選擇投靠蒙古人,接受蒙古人的條件和義務,形成「漢人世侯」。
這裡的漢人指的不僅僅是漢族,而是包括了漢化的契丹人,女真人,甚至包括高麗人。
他們必須向蒙古汗帳盡七項義務,分別是納質、助軍、輸糧、設驛、編戶籍、設定達魯花赤(監督官,由大汗指派)、入覲,若不遵循將遭到毀滅打擊。
當然,他們在轄區內有著軍、民、財及司法等權力,類似於春秋時的諸侯,漢代的分封王,唐末分散各地的藩鎮。
他們擁有所轄之地軍政財大權,可以由己的任命自己地盤上的官吏官員,更能隨意打殺懲罰,還有世襲罔替的權力,蒙古朝廷不得干涉。
從蒙古帝國建立,歷經四汗,直到此時忽必烈上位十年裡,這些漢人世侯都依附在蒙古統治下,得以生存發展。
在蒙古征戰東亞這一大塊疆域,攻掠和滅亡金朝時,降蒙漢人出力甚大,不但提供錢糧物資,還組織出規模龐大的附從軍隨從征戰,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尤其是一些特別難以攻陷的城寨,主要依賴漢軍,因為蒙古兵善騎射野戰,不擅攻堅戰。
當時的漢人世侯有上百支之多,名聲最響勢力最大的有六位,真定史氏、順天張氏、東平嚴氏、益都李氏、西京劉氏、鞏昌汪氏六大世侯,時人稱之為‘大藩。
金國未滅,他們跟隨著蒙古軍征伐金朝,金國滅亡後,他們大部分並未停歇或是解散,而是被安排至蒙古和南宋的邊境駐守,著手準備征伐南宋一事。
這時候他們的戍守地區已經遠離最初起兵的根據地。
例如原是征伐鎮戍在原河南路一帶的張氏、王氏、邸氏等,征伐鎮戍的目標改為南宋江淮一帶。
其中真定史氏起家於河北永清,鎮守河北真定以其為根據地,史氏領頭羊史天澤為蒙古立下不世之功業,乃滅金先鋒和平定李璮之亂的主力。
史書稱:「國朝自金亡,歲有事於宋,公未嘗不在戎行。出入將年,上不疑而下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