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煙花是不大可能了,也就意Yin一下,不過忽必烈的大都也還沒開始建呢,現在依然是金國的舊都,中都城。

經過兩天的折騰,金光耀費盡心思籌措到一批內河船,裝載了一部分貨物,然後往中都進發。

金光耀只帶了親信的十來個人,至於押運和護衛都交給了林徹手下的一百多人來,其他人就依然在海上飄著,等待後續卸貨。

至於林徹手下其他人,也不會閒著,這些日子他們要將渤海及周邊摸索一遍,探查水文和地形,反正這時候的蒙古並沒有什麼海上力量,完全可以像逛自家菜園子一樣,在渤海肆無忌憚的亂跑。

漕運雖然運輸量大,但是這速度是真的慢,加上是逆流,冬天又是枯水季節,三百多里路程,整整花了十二天時間。

這種龜速,簡直讓林徹感到身上都快長毛了,這點距離,換了前世,頂多也就兩個小時的事。

等到了中都城外的時候,林徹不由心中有些感嘆,如果歷史不能改變的話,在往後的八百年的絕大多數時間裡,都將是華夏的統治中心!

眼前這周長三十七里的中都城,城牆有將近四丈高,氣勢宏偉,卻已經殘破不堪,僅僅修建不到百年,便步入的衰敗。

這裡之前是遼國的南京城,在一百四十多年前,被金軍攻破,搞笑的是,當時與金國聯手攻遼的大宋朝,自家沒本事打下這心心念念惦記了快兩百年的祖宗故地,硬是花錢從金國手裡買回了這座空城。

以每年四十萬兩金銀、一百萬緡的代價,贖回燕京城及山前的六州,結果,僅僅過了三年,金國再次進攻,守城的郭藥師二話不說就投降了,這裡再次被金國佔領。

只能說,在這個時代,真不是有錢就能為所欲為的,花錢買來的城池,買來的和平,終究只是鏡花水月。

再過了三十年後,金國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到了這裡,初名聖都,不久後改稱中都。

並且在原遼南京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仿照著大宋東京開封的規制,建成一個擁有十三座城門,四邊各長九里的正方形城池。

修建中都之時,勞役民眾八十萬,動用軍隊四十萬,工程宏巨,但是工期卻又催得急促,這城下不知道埋了多少漢人的皚皚白骨。

修築城牆時,要用到城南數十里外涿州的黃土,而當時採用的方法是,讓勞工從涿州到中都一字排開,將裝著黃土的筐子一個接一個的傳遞過來,同時將空筐一一傳回,簡直是人類歷史中最大的人力傳動帶。

另外中都的十三座城門外都有非常筆直的夾道,長約百里,路兩邊整齊的種滿了柳樹。

(本章未完,請翻頁)

新建好的中都城,規劃嚴整,佈局有序,宮殿宏麗,環境幽美,延亙阡陌,上切霄漢,雖秦阿房、漢建章也不過如是而已,是燕京史上第一座美輪美奐的皇都。

然而,就這麼一座富麗堂皇的都城,卻毀於野蠻的蒙古鐵騎!

四年前開始,蒙古大舉進攻金國,兵鋒直指中都,連續三年,共三次包圍中都。

終於在第三次的時候,金國皇帝完顏冶扛不住了,遣使貢獻求和,獻出皇室公主,童男童女,綵衣駿馬,金銀珠玉等物祈命,一如當年汴京被金國包圍之時的情景重演。

鐵木真收下重禮,確實退兵了,但是中都已經是一座孤城,於是次年金國便遷都宋朝故都開封。

之後,蒙古人攻入了這座繁華的都市,在肆意搶劫之後,連同皇城宮殿一起,將這座城池付之一炬,燒成了一片廢墟。

他們幹這個熟練得很,彷彿就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本事一般。

這過年了,這座城池依然未能恢復過來,特別是宮闕遺址,只剩下了‘瓦礫填塞,荊棘成林“。

這時候,忽必烈以這裡為陪都,打算以後遷都到此次,卻根本不願意住到城裡,而是去了城外東北郊外的瓊華島,那裡是金國的離宮大寧,位置就是後世的北海公園附近。

但是一般人可沒有宮殿住,這時中都城裡,再次聚居了十來萬人,官商軍民總得有地方住,於是勉強從廢墟中重建了許多建築,雖然沒有原來那麼精美壯麗了,好歹也有了點大城市的氣象。

「郎君,咱們進城吧。」

金光耀見林徹發了好半天的呆,看著時辰不早了,便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哦。」林徹回過神來,「看見這座城池,不由有些感慨,倒是忘了時辰了。」

是啊,看到這個地方,哪個炎黃子孫能無動於衷啊,特別是這個時代,幽燕十六州更是大多數華夏兒女心中無法磨滅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