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龍潭虎穴 374.史兵的直覺(第2/2頁)
章節報錯
“世叔,泰州,如今是什麼樣子?”朱吉璐惴惴問道。
這似乎是個簡單的問題,但徐承志卻沉默了,好一會才傷感的說道,“物是人非。”
這四個字,或許是他能找到的最合適的形容了。
可以說,山東這個地方,從被金國佔領之後,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反抗異族政權的武裝起義。
而反抗的高潮之一,便是一百零三年前,金國皇帝完顏亮因兵變被人殺掉,金國內亂,山東遺民藉機起事,一時間英雄輩出,豪傑紛起,流芳百世的辛棄疾便是其中之一。
還有就是五十年前開始的‘紅襖軍’起義,而蒙古也在那時開始進攻山東。
因此,山東可以說是四戰之地,各方勢力你來我往,打個不停。
特別是蒙古人奉行殘酷的屠殺政策,讓山東人口劇減,直到金國滅亡,義軍割據勢力李璮在投降蒙古的前提下,專 制山東之後,才稍微好了一點。
但李璮這傢伙,卻不是真心屈服於蒙古,一會想自立,一會想投宋,暗暗積攢著實力,最終在兩年多前,發動了起義,名義上說是要歸宋。
不過大宋對於搖擺不定的李璮,卻沒敢太過相信,沒有派出實質支援,導致他在蒙古人的瘋狂圍剿鎮壓後,兵敗身死。
也就是這一次戰亂,又給山東帶來了重創,結果便是生靈塗炭,物是人非。
說起來,北方這些淪陷於異族統治的漢人,無疑是非常痛苦的,因此投靠當時最強大的蒙古,成為了許多漢人武裝最好的選擇,其中 功過,即使到了林徹前世之時,也很難說得清楚。
就拿這個徐承志來說吧,他其實是個讀書人,雖然現在效忠於蒙古,但文化上對大宋又有天然的嚮往,可是,他又不予餘力地做著滅亡大宋的事情。
其中心態之複雜,恐怕夜深之時,也沒少讓他轉輾反側吧。
現在,他被朱吉璐一個問話,勾起了心中的百轉千回,不由坐在騾車上發起了愣。
“徐先生,徐先生…”那姓史的大漢,騎著馬靠過去,將他喊醒。
徐承志茫然道,“史兄弟,有事麼?”
“先生,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似乎有危險在靠近。”
大漢名叫史兵,此時臉色凝重,不像是在說笑。
他年紀不大,不過才二十六歲,卻久經沙場,百戰餘生,對危機總能有一種莫名的敏感。
也正是這種敏感,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從閻王爺手中逃脫,成為了史家最得力的部曲。
徐承志相信這種老兵的直覺,選擇謹慎而為,“把車上的貨物都丟了,咱們加速前進。”
史兵贊同道,“我也是這個意思,前面不遠就是豬頭山了,我們得儘快到那裡,匯合接應人馬。”
於是,眾人一起動手,將用來偽裝的貨物拋棄到路邊,輕裝加速。
用了不到兩刻鐘,便趕到了十里外的豬頭山,在一個小山坳裡,找到了潛伏的人馬。
他們將騾車趕進了山坳,並把騾子全部殺掉拋棄,換乘馬匹,迅速往北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