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龍潭虎穴 341.佈局棉業(第2/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交談,讓林徹瞭解到,這袁弘的布莊,是兼著生產和銷售一起的,而且規模還不小。
他的作坊裡,僱傭了兩三百名布工,這在此時的民間倒是少見。
雖然大宋的工商業挺發達的,各種作坊林立,但是華夏曆來講究男耕女織,所以除了絲綢業,普通的布料大多都是一家一戶自行生產的。
產出的布,除了自用之外,多餘的也會賣給布莊,所以一般布莊裡的布料都會有許多差別。
你今天在這布莊裡買了一匹覺得很不錯的料子,但是下次你再來,就不一定找得到了。
這樣的布莊,大概就是個中轉而已。
袁弘開設布莊,卻是因為棉花種植漸漸增多。
這棉花,最早是從閩廣傳過來的,恰巧這松江的土壤氣候非常適宜棉花的生長,這種植便迅速推廣了起來。
袁弘認為這個將來必定可以代替苧麻,成為新的大眾衣料,畢竟棉布比麻布的優點實在太多了。
但當時棉紡織技術落後,棉花去籽要用手工剝,又沒有彈松棉花的機具,從棉花紡成棉布費時費力,而且紡成的棉布也很稀鬆、粗糙。
而袁弘的優勢就在於,他算是雛形的工業化,集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中人工之後,技術和工具比單門獨戶要強許多,紡出的棉紗更加均勻結實。
再從絲綢製造中取經,改進了織布工藝,如今生產出來的棉布很是細膩厚實又柔軟,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哎,其他都好說,就是這棉花去籽實在過於麻煩,需要耗費太多人工,這也是我家棉布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袁弘嘆著氣,其他方面都在慢慢改善,偏偏這看似就簡單的去籽,卻不得寸進。
林徹老神在在,「去籽麼?我有法子,而且簡單易行。」
「郎君莫要說笑,這都幾十年了,無數人都想解決,但是到現在還是得靠手剝。」
唐平表示不相信,袁弘的眼神也透著不信,只是不說出而已。
「這樣吧,其實我這次來華亭的目的呢,主要就是為了棉布,不知道袁東家有沒有興趣合作啊?」
林徹早就想好要在當地找合作物件的,碰上這袁弘,倒是覺得很不錯。
「合作?怎麼合作?」袁弘大吃一驚。
「你我共同出資,新建棉布作坊,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紡織技術,讓棉布質量上升,成本下降,逐漸取代麻布!」林徹侃侃而談。
在這裡發展紡織產業,林徹也考慮過利弊。
弊端嘛,很明顯,就是蒙古南侵之時,那自然會被一鍋端了,那損失就非常巨大了。
優勢也不少,一是,在原料產地進行加工生產,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對剛要起步產業影響重大。
二來,可以充分利用江南稠密的人力資源,以及先進的紡織技術,還有就是密佈的河流可以設定大量的水車提供動力。
第三,就是在這裡形成一個經濟源頭,這樣可以和泉州形成一個交流的動機,促成南北運輸大發展。
這比單純的只從泉州向北方輸送產品更加有利,甚至大大有助於林徹的人口遷移計劃。
對比過優劣之後,林徹還是選擇在當地發展。
至於蒙古的南下,這不還得過幾年麼,或許,到時候林徹想到辦法了呢。
就算到時候被蒙古佔領了這裡,林徹認為,紡織業對蒙古的戰鬥力並不會有什麼提高。
(本章完)
為您提供大神妖精吃俺一棒的《徹元》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341.佈局棉業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