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龍潭虎穴 351.高麗現狀(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夜,林徹選擇了崇明島駐泊。
此時的崇明島,與林徹前世時相比,要小很多很多,由三個較大的沙洲組成,分別是東沙、西沙、三沙。
因為是長江泥沙堆積而起,這些沙洲並不是很穩定,在往後的歲月裡,會有沙洲坍塌消失,也會不停有新的沙洲出現,最後‘長“成華夏第三大島嶼,甚至繼續長大之後,會與陸地連為一體。
其實,這時候華夏的東部海岸線,比之林徹前世之時,要靠裡很多,許多陸地都還沒有‘長出來“,所謂滄海桑田是也。
由於沙洲的地勢平坦,泥土肥沃,島上也是有許多居民的,最早應該是唐朝時便開始有人遷居於上,也是唐朝那時建鎮為‘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淨平地。
這裡倒是從海上進入長江的一個很好的前進基地,林徹打望了幾眼,便走回了艙室。
兩艘高麗船也跟著在這裡駐泊,金光耀還留在黎明號上,這會林徹有空,便打算和他聊聊。
「光耀啊,別拘謹,坐。」
林徹表現得像個長者,金光耀卻沒有一丁點的不自然。
他現在對林徹是又敬又怕,神情顯得很是緊張,「謝郎君賜座。」
兩人交談中,林徹的問題很零散,金光耀卻是有問必答,知無不言。
高麗和大宋的官方關係,在大宋南渡之後不久便徹底斷絕了,到現在都一百三十多年了。
只是民間的商貿往來一直持續著,半明半暗,藕斷絲連著,畢竟高麗對大宋還是有一定程度的經濟依賴。
高麗向宋朝輸出人參、墨、紙、文席、苧布、摺扇、瓷器等,輸入書籍、藥材、香料、染料、絲綢、茶葉、玉器等,大宋是高麗最重要的外貿國。
金光耀的兩艘船上,主要裝載的是人參、茯苓,高麗紙,細苧布,還有一部分銅器和青瓷。
高麗國貧瘠,能拿到華夏販賣的東西也就那麼幾樣,高麗參就不用說了,歷來很受華夏百姓的歡迎,而高麗紙的質量也得到了宋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認可,認為是書法用紙的上品。
而苧布也就是麻布,都是以苧麻為原料,不過高麗人有獨到的工藝,讓這苧布柔韌奈洗,在中原很是暢銷。
這兩船貨,大概價值貫,而金光耀本人只佔了小部分,大部分是他的家族所有。
高麗從建國開始,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一些世家豪族壟斷著政治權利,而慶州金氏便是這其中一家,而金家還是前朝新羅的皇室後裔。
不過,高麗什麼都喜歡學中原,連大宋重文輕武這一套也學個十足,最終在一百年前,文武矛盾大爆發,武臣們來了個大逆襲,把文官都踩在了腳底下,開始了武人治國的時代。
從這開始,這些豪族就沒有以前風光了,金家不能在權力上有太大的作為,便開始將重心放在了金錢上。
與大宋的貿易,便是金家最大的經濟支柱,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還會將大宋的商品轉賣到倭國和蒙古。
而金光耀以前並沒有來過大宋,這一次之所以派他前來,是因為他以前負責的是對蒙古的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