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孫倆說話的時候,陳海升已經讓僕役們新增了席案,他們也沒把林徹貼身的鈴娘和虎子當作下人。

林徹也沒啥客氣的,肚子正好餓了,坐下來便吃。

吃了兩口想起來還有事,“舅舅,陳嘯坤可在泉州城裡?”

“在啊,他最近都在家呢,他家離這也不遠,你找他有事?”

“嗯,麻煩舅舅找人去傳個話,讓他晚飯後過來一趟唄,慶兒有事想問問他。”

“行,我這就喚人去。”

吃完飯,林徹回到貞園沒多久,陳嘯坤就來了。

算是熟人人,隨意寒暄了幾句,林徹便和陳嘯坤一起進了書房。

“坤叔,你之前在左翼軍中待了十來年,應該對左翼軍很瞭解吧,給我說說唄”

兩人剛坐下,林徹便開門見山。

陳嘯坤已經得知了林徹推薦自己回左翼軍任職,知州那邊正在運作,把他離開這幾年的時間也算在職。

這次回去,還是比當年的職位升了兩級,並且將是統帥三個將的實權將領。

說起來,這宋朝的軍制和官制一樣,實在太複雜太亂了。

就拿將這個編制來說吧,禁軍中的將是基本的一個獨立編制,下面有若干個指揮,通常的話是十個指揮左右,一個指揮大約五百人馬,也就是說一個將是在五千人左右,主帥便是正將,例子就是寧釗統帥的東南第二將。

而左翼軍中,下面卻有十幾個將,一個將不過才四百來人,還不如禁軍中的一個指揮,而且是副將統帶一個將,而正將統帶的兵馬有多有少,最少的可能才三百多人,最多的就是泉州城的這個正將,可以統帶一千多人。

這僅僅是個例子,只是想說明宋朝的軍制實在是一筆糊塗賬。

陳海升已經和陳嘯坤溝透過了,往後陳嘯坤便歸林徹指揮了,經過海上一戰以後,陳嘯坤也樂得有個明主。

這時見林徹想了解左翼軍,陳嘯坤理了理思路,“阿郎,要說這左翼軍嘛,倒是和阿郎能有些淵源。”

“嗯?此話怎講?”

林徹不由好奇起來,他的第一反應是自己的便宜老爹,但想想又不對,自己老爹是個文官,又沒有在福建任職過,和左翼軍是八竿子都打不著啊。

“這左翼軍的建立離不開阿郎的同鄉,陳敏陳元功。”

“詳細說來。”

林徹倒是知道這個同鄉,他家中如今在石城也還有一定的地位,前幾個月還在石城縣衙見過陳家的當家人呢。

陳嘯坤看起來對這個同姓也是甚為推崇,所以對那一百多年前是事情也是瞭解得較為清楚,便把左翼軍的淵源一一講給林徹聽。

當年金國攻佔開封后,奪取了大宋的半壁江山後,宋廷南渡,為了防範金國的侵犯,在江、淮一帶佈防重兵。

相對的,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及湖南地區等非邊防要地,則守備力量顯得薄弱。

但是這五路又屬茶、鹽產銷要地,宋廷為增加財源,實施茶鹽專賣,茶鹽產價與銷價差異極大,易導致走私貿易。

宋廷為維護公賣利益,以公權力加以鎮壓時,每易釀成衝突,爆發變亂。

亂賊熟知嶺南險峻的地形,掌握地勢,擅長遊鬥,官軍難以發揮戰力,遂使變亂相繼不絕,給宋廷造成了極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