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三代人,這時候也聚在一起,正在商談此事。

趙居靜坐在主位之上,他的大兒子趙廷鍾,也就是趙鶴雲的親爹坐在左首,他隔座是他二弟趙廷臻,他還有個三弟趙廷節此時沒在泉州。

趙鶴雲兄妹坐在右側椅子上,剛把事情述說完畢,等著趙居靜開口,他老爹和二叔都得等趙居靜說完才能發表意見。

趙居靜沉思良久,“這林小哥話說的雖然不怎麼中聽,但也確實很有道理,若是將來真有那麼一天,咱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啊。”

“父親,這林徹是不是有些危言聳聽了!?”

趙廷鍾似乎不怎麼同意林徹的說法,覺得這個小娃娃就是信口胡扯。

“大兄,小弟倒不這麼覺得,小弟去年在臨安待了半年,朝堂之上一派萎靡,軍中也是將無鬥志,兵無戰心,民心亦是思安苟且。這和林徹所言並無二至,這樣下去,咱們還能指望朝廷振作麼?而官家身體也愈發不行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捱過今冬,那太子看著也不像個能成事的人,毫無振奮之氣。何況,如果韃子真的如林徹所言那般圍攻襄樊,恐怕……”

趙鶴雲和趙樂燕聽得老爹和叔叔所言,也還沒輪到他們開口之時,只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二弟,官家身體真的如此不堪了麼?”

趙廷鍾原來倒是沒有想到這方面的事。

“確實,去年小弟代替父親面聖問安之時,都是隔著簾子接見的,還不時聽見官家咳嗽之聲,雖然有所壓抑,但還是能聽出官家中氣不足。”

趙廷臻語氣平緩,對自己認定的事實毫不懷疑。

“這……,如此多事之秋,若是韃子那邊果真結束內鬥,到時候趁新皇初登大寶之機來攻,怕是要大事不好。”

趙廷鍾原本對林徹的說話還不以為然,這時卻開始患得患失起來。

“父親,林賢弟說,蒙古那邊今年應該能結束內鬥,忽必烈必定勝出,但是他也需要兩三年整頓內部,一時間也沒那麼快來攻。”

“咳,其他事先不說,咱們家自己經營一條後路是沒錯的,以往我們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既然林小哥提供了這麼一個契機,為何不做?咱家又不缺錢糧。”

趙居靜聽兒孫們商議了半天,最後還是拍板了。

他兩個兒子聽了,也安靜下來,老頭子發話了,那就照辦就是了。

“那翁翁,這次掃蕩海寇的行動,咱們該如何支援。”

趙鶴雲覺得既然決定了,那就應該談論具體事宜了。

“既然要做,那就拿出我趙家的誠意來,老大,這海事一向是你在打理,咱們能拿出多少兵力?”

在家裡議事,趙居靜也不遮掩,直接說有多少兵力。

“父親,如今咱家的船大半都在外面跑,如今在休整的,不過七八十艘,用作護航的人員,湊一湊一千來人總是有的。”

趙廷鍾默默在心中計算了一番,給出一個數字。

“那就出一千,船隻也看林徹那邊需要,儘量給,其實他跟陳家完全不需要我們,但依然找上我們,說明也是重視我們的合作,這些人船都交給鶴雲統帶,孩子也該歷練歷練了。”

趙居靜想差了,他哪裡知道其實林徹根本沒想到陳家有那麼大的力量,還以為趙家才是大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