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內容是介紹南粵省的情況,包括天氣及災難氣候的預警及影響;

20%內容介紹一下總部通報的其他省份、大區的重要戰役成果、軍事成果,以及重要民生、科技、醫學成果,重大的自然災害對地區的影響,通報一些新發現的變異體物種特點、危害和對應戰法研究及對付處置方法;

剩下10%內容用來介紹從總部轉來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一些最新情況介紹。

歷時約40分鐘。

但接下來內容,易風四人乃至01搜救小隊的人都坐不住了,因為吃瓜群眾秒變成“瓜”。

節目開始飛機大炮、坦克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對城市喪屍機群發起飽和式攻擊的爆燃場面,遍地硝煙、四處火海,無數的喪屍、各種奇形怪狀的變異生物被幹死的方式千奇百怪,然後鋼槍大刀、火箭筒、無人機拼成四個大字《戰爭紀實》,奪人耳目。

葉天語那張經典的影片截圖所在的拍攝段落突然被播放出來,然後播放到經典截圖處,影片被暫停,葉天語的正面特寫就這麼被渲染、被放大、被堂而皇之的播放在了門口的投影屏上、出現在灣仔基地8塊巨大的投影幕布上,也出現在部分有條件人的電視上,更出現在整個南粵省所有具備播放條件的各類顯示屏、顯示器上。

接下來的操作,即便易風也自嘆弗如。疑似宣傳部的同志整合收編了昔日民間自媒體的精英,簡直把看圖寫話、看影片編故事天賦運用到了極致。

就拿截圖來源的那段影片來說,整個過程攝像頭拍到的葉天語都是閉著嘴的,一聲都沒吭。然後影片解說員,幾乎自行腦補了數萬字的過程描述甚至包括易風三人以及01小隊的心理狀態,更犀利的腦補了葉天語對戰的喪屍、灰猴子的思想狀態。

更神奇的是,男解說員一口一個“小葉”,女解說員一口一個“天天”,葉天語的本名被保密處理了,但硬生生造出來兩個暱稱。

而且倆人還自來熟,叫的親切無比,好像“小葉”和“天天”就是葉天語身邊的人對她的愛稱。本來毛線關係都沒有的倆解說員,愣是讓廣大觀眾聽出了一種葉天語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感覺。

這份尷尬不自在,讓葉天語本人和易風等身邊的人情何以堪。

怎麼有點感覺身邊的葉天語是個假的,大螢幕上的那個才是真的呢?

葉天語已經雙手捂臉不忍再看,易風三個人面面相覷一臉苦笑,01小隊的人興高采烈忙著找自己的身影,其他搜救隊的人對著01小隊的庫區位置指指點點,繼續熱情吃瓜,與有榮焉。

劉司令在看,邊看便納悶,自己給出去的資料有這麼詳盡嗎,怎麼記得就一兩頁紙,還是帶表格的,也沒看到這麼詳細的描述啊,是自己太忙掃了一眼看漏了?

周濤在看,邊看邊嘆氣,完了,這四個外援不方便用了。葉天語四個乃至01搜救小隊再想讓他們衝鋒在前,難了。尤其是鬼點子多的易風搞不好就既不出工也不出力,甚至會提條件,到時候再看吧。

孫海在看,考慮是不是向指揮部提議,把這四個人調到司令部來,當然他原本負責指揮中心的安全。

楚漢在看,微笑不語。

高祥和邱千仞在看,相視而笑,暗自慶幸。

段光和段亮也在看,周圍人眼神複雜,兄弟倆一腦門子冷汗。

當然,不是隻宣傳葉天語一個,後面還有兩個戰鬥英雄,但畢竟沒有葉天語的話題性強、給人們的觀感反差這麼強烈,這可能也是宣傳部把葉天語放在最前面的原因。

反正不管總政治部用不用葉天語的宣傳素材,南粵軍區這一畝三分地先熱火朝天干起來,說不定直接爆紅,不用總政治部選自己就成了全民英雄的宣傳典型了呢!

不得不承認,自從宣傳部吸納了民間的自媒體精英後,這路子一下子就變野了。

雖說符合了受眾群體此刻的已經脆弱的玻璃心強度,一點點把對希望的韌性給拉回來,也迎合了廣大幸存者渴望超級英雄或救世主給自己安全和拯救的期望,但也刺激了個體對個人英雄和自以為的救世主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一旦英雄墮落、救世主形象崩塌,其所影響的個體極容易喪失前路的人生導向標,因信仰缺失而大規模的道德滑坡、人性墮落。

英雄不是那麼好當的,英雄是持正守一、操守一生的人。

英雄誕生未必促進人性昇華,英雄崩塌卻必加速人性墮落。

英雄與罪人一念之差、一步之遙,就是天堂與地獄之別。

總之,《戰爭紀實》用30分鐘塑造了南粵省三個英雄的形象,雖然後面的兩個彪形大漢很快就被人遺忘,看起來有點像是陪襯,但戰爭不是屬於一個人的,勝利也不是屬於一個人,當然受難與犧牲的更不只一個人。

所以,當安置二區的倖存者們知道葉天語的存在,甚至有過一面甚至數面之緣的好事之人,想要向搜救隊庫區移動聚攏時,下一個播放內容立時凝固了他們的腳步。

自當晚20:10分起至晚22:00,每個夜晚的這個時段,南粵省所有幸存者基地的絕大多數人都願意聚攏在大熒幕前或靜靜躺在帳篷裡,聽人工智慧語音的持續播報。

播報的內容枯燥又單一,但幾乎所有的基地安置區內都是鴉雀無聲、一片沉寂。

“現在準備播報南粵省深川市龍口軍事基地倖存者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現在開始播報:丁一,丁一凡,丁一月,丁丁……”

人畢竟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