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咱們住在哪兒?”葉天語問何阿姨,顯然這裡不是駐地。

“還在前面,我們算是第一批逃難的,所以都搬到了保稅區裡面,過去叫做保稅區,現在叫安置2區。裡面有點亂,所以先把多餘的物資存在咱們小隊的倉庫裡。”何阿姨說話間又摸了一包食鹽揣在褲袋裡。

“會不會有人撬咱們的鎖?”趙盾看看四周掛鎖的集裝箱,都寫著不同的小隊編號,每個小隊兩個集裝箱,上下兩層。

“不會,有士兵巡邏,更主要是樓頂有狙擊手,發現偷盜物資可真會開槍擊斃,有先例。”侯東看看安保大樓,縮縮脖子。

“主要是這片區域,專門劃出來作為整個基地的物資儲備倉庫和轉運中心。基地為了防止哄搶偷盜,有人以身試法,肯定殺雞儆猴不留情面。”王崇挑挑撿撿,特意拿了一摞一次性塑膠飯盒和筷子,一次性杯子,用一個塑膠袋裝起來遞給易風,道:

“我們駐地有碗筷,但怕你們不放心,這些先湊活著用。”

易風接過塑膠袋一臉驚訝, 01小隊還儲備這種東西?

“我們當初第一次出去搜糧沒見識,感覺什麼都用得著,凡是想得到、找得到的,全往車裡塞,弄回來用不上又捨不得扔,就全存在裡面了。”何阿姨笑的有些無奈。

“哦,那還是有先見之明,這不我們就用上了嗎。”易風樂呵呵的,很滿意。

何阿姨和王翠,兩個人商量著,又撿了些生活合用的東西,眾人有說有笑再次上了大巴車。

大巴車原路返回主幹道,繼續直行。

易風四處打量測算這片倉儲中心,究竟有多少集裝箱,可能裡面裝了些什麼物資。

卻聽葉天語小聲提醒:“快看左邊。”四個人一起看向葉天語手指的方向。

目光掠過左側一片片的集裝箱群,300多米外是海岔子的海岸堤壩,而海岔子水域對面,高樓林立。

其中那兩座最高大、醒目的建築,易風幾個都在電視上看過,一座是賭場,一座是銀行大廈。

而此刻,卻有比兩座高樓更加宏偉,更加高大的存在,那些巨大的煙柱,散佈在對面繁華都市幾乎每一個角落的巨大煙柱。

“對面已經是一座死城,它的人口密度最終毀了這座城市。開始還有人透過陸地連線口岸湧過來,也有從跨海大橋和海底通道過來的。但到處都在爆發,陸地連線口岸只要翻過圍牆,過來的機率還大一些。跨海大橋和海底通道一旦交通堵塞,尤其是道路中途爆發喪屍潮,寬度就那麼寬,直接就堵死了。

所以聽說跨海大橋和海底通道最後廢棄封死,這才保住了灣仔基地,不然就跟市區的陸地口岸一樣,喪屍潮湧過來,徹底淪陷。”

王崇、何阿姨夫妻是本地人,從小就看著對面的高樓長大,土生土長的他們對金蓮自治區有著特殊的鄰里感情,忍不住一陣唏噓不已。

說話間,大巴車駛出了倉儲中心的集裝箱區域,終於前方又出現了長長的5米高水泥牆,同樣依託山勢,橫跨主幹道,連同海岔子。

區別在於,這次在主幹道上鋪設了軌道,兩扇鋼鐵門透過上下的滑軌左右移動。

同樣主幹道通道兩側也有士兵在執勤,水泥牆上部也有士兵在巡守。

大巴車雙方也是極熟悉了的,右側駛入車道上的鋼門,見大巴車駛來即緩緩移開。大巴車沒有停留,徑直穿過了水泥牆。

然後就看到了遠處一個十字路口,和路口的圓形花壇大轉盤

“向右1出口是哪裡?“常飛罕見的提問。

“聽說是海珠市的臨時行政區和家屬、軍屬區;咱們是繼續直行要走2出口;繞轉盤向左拐的3出口是警備2區的軍營。穿過軍營的公路就上了琴灣跨海大橋,就進了紫琴島。”王翠輕聲細語的介面答道。

“意思是說,正前方的遠處那道水泥牆與剛經過的這一道,圍成的長方形區域裡,主幹道一側是行政區,一側是警備2區,這還不是咱們的安置2區,還要向前?”易風追問道。

“是啊,阿風哥,咱們住的地方就是之前的保稅區。還要往前,等進了前面那一道水泥牆的大門,左拐後,有一個之前企業的大倉庫,我們所有的搜糧小隊都住在那兒。”

大巴車終於駛過了下一道水泥牆,向左手望去,仍是整齊劃一的軍用帳篷,通往跨海大橋的道路仍然通暢,但能遠遠眺望到大橋上停著幾輛裝甲車,封鎖了橋面,戒備森嚴,有大隊士兵執勤把守。

向主幹道右手看去,能看到一棟交警大隊的4層辦公樓、一座5層的西部行政中心辦公樓,幾十棟三層小別墅,三棟11層的小高層,連帶小區的物業廣場及一樓商鋪,一座佔地面積頗大的幼兒園。最顯眼的是山腳下兩座有空中走廊連通的高達10層的醫院樓。

其他散佈坐落的,則是一些本地居民從山腳下蔓延到主幹道的一棟棟自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