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成功越獄(第2/2頁)
章節報錯
“並且這個大人物,是我們都撼動不了的……”
上官雲石轉過身來:“不管怎麼樣,我先寫了摺子交於巡撫大人,再由巡撫大人交與上面。巡撫大人與我師父有幾分交際,我很清楚他為人。”
公乘忍冬心中一塊巨石落地,感激地點點頭。
此時,千里之外的紫禁城仍有料峭春寒,不似綿裡的春意盎然。
儲秀宮內,太后召了翁同龢來商議親政之事,讓人意料之外的是,太后也召了醇親王過來。
翁同龢跪伏在地,外間的太監傳喚一聲,醇親王便腳步沉重地踏了進來。他緊張地偷瞄一眼太后身旁自己的兒子,立即恭敬下跪請安。
見到醇親王,光緒帝下意識想要去扶他起身。他身體微動,想到一旁的太后,見她面色冷凝,只好繼續端坐著接受自己生父的跪拜。
“哀家召了你們二人來,是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與你們商議,就是皇帝親政之事。”
聞言,醇親王雖一句話未說,頭上已經冒了一圈冷汗。
“前幾日國公爺上諫,說皇帝已成人,且處事得宜。哀家是時候該還政於他,讓他親自料理朝政了,你們二人怎麼看?”
“呃……臣,附議。太后……操勞國事多年,又含辛撫養皇上成人,是時候該好好享受天倫之樂了。”翁同龢進言道。
“哎呀,哀家何嘗不知皇帝成人就要放手讓他去幹,我也是時候該卸下肩上的重擔好好享受清福了。這不是去年就頒佈詔書讓欽天監擇吉時舉行親政大禮嗎?”
“只不過哀家覺得這宮裡許久不聞兒啼之聲了,不太吉利啊。哀家預備著讓皇帝先成親,所謂先成家後立業,這肩上有了家室的重擔,才能挑起國家之重擔。”
太后看向醇親王:“醇親王,你覺得呢?”
醇親王被太后點名,心下一陣慌亂。
她說了這麼多,弦外之音就是要故意拖延皇帝親政的時間,好讓他想個辦法讓太后繼續執政。
光緒名為皇帝,實際不過是太后的傀儡,現在後黨遍佈朝野,若是威脅到了她的大權,她只要暗中動作,再換個新君上去,便可繼續掌權,到時龍位上的兒子該如何自處?
這個道理,或許光緒不明白,可他卻心知肚明。為了讓兒子不受威脅、安穩度日,他必須順從太后。
“臣……臣愚見,覺得太后所言有理。皇上年紀尚輕,於掌政一事上稍嫌稚嫩,恐不能獨擋一面。可在將來大婚後,一切典禮規模,鹹賴訓教飭誡,太后……可效仿當年高宗皇帝,實行‘訓政’,一切事宜,先請懿旨,再於皇帝前奏聞。”
慈禧笑笑,滿意於醇親王的識眼色。
一旁的翁同龢大急,開口欲勸,慈禧已經一口答應:“那就按醇親王所言吧,為了大清,哀家便再多操勞幾年,皇帝覺得呢?”
一雙鋒利的眼刀看向載湉,他沉默了一下,心中萬分的不甘,可還是咬牙點下了頭。
入夜,書房裡掌起一盞油燈。書桌上一本來自綿裡呈來的奏摺被翻開攤在桌上,看清上頭的內容,桌前人冷笑一聲。
“這公乘忍冬真是條漢子,竟敢上摺子參我一本。他或許還不知道,巡撫大人,也是我們的人……來啊,給我找人去解決了這公乘忍冬,絕不能讓他去京城告御狀!”劉大人將摺子狠狠擲在地上。
他是載漪貝勒的人,怎麼可能會允許這樣的奏摺被遞進宮裡?
他站起來,煩躁地在屋中踱步。
自載澤被派出洋後,載漪貝勒時常進宮請安,久而久之成了太后眼中的紅人,下頭的官員也紛紛巴結。可載蕉回國的訊息飛回京城後,太后便有意重用,怎能不叫載漪貝勒嫉妒?
他便著劉大人去想個法子,劉大人和洋人勾結許久,雖然是廣東水師提督,但是多年以來也收受了不少賄賂。他無甚心思去操練海軍,鬆懈不管是平常事,又逢洋人發來請求說是如果能幫他們換得綿裡通商口岸炮臺圖紙,就可以幫忙在船上解決載澤,事成後還有重金相謝。
劉大人接信後就和貝勒商議了此事,眼下自己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殺掉載澤正是貝勒爺心底的頭等大事,怎能不心動?便讓他答應了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