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士氣和體力?”

方於晏重複一遍蘇澈的話語,似乎領悟到了什麼,眼神發亮,說道:

“我知道了,經歷兩次屠城之後,大周將士的體力會下降,再加上都澄縣的苦戰。”

“最後又跋涉多日攻打黃華縣,體力肯定已經有所不支,這就是我們以逸待勞的好時機!”

然而,蘇澈搖搖頭,說道:

“非也非也,實則並非如此,我們應該從人性上去分析。”

“首先,為何屠城?屠城最大的作用便是為了提升士氣、振奮將士。”

“在大周將士眼裡,可能以為五萬大軍便能踏破大廈南部江山,不曾想到遇到如此頑強的抵抗。”

“再攻下安紡縣之後,士氣肯定大降,他們將領為了提升士氣只好屠城,緊接著只休整極短的時間便再下一城。”

“接連的屠城和快速的推進,可以看出他們的將領必定是急功近利之人,至少性子上比較急躁。”

“都澄縣他們攻打了整整六天,死傷三萬大軍,更是極大的消耗了他們的體力與士氣,可為何沒有屠城?”

“有兩個原因,第一,屠城對於士氣的提升已經作用不大,再加上體力的大肆消耗,只好休整軍隊。”

“第二,後來支援的大軍有與他意見不合的將領,他不得不低頭,放棄屠城。”

“但是,他們僅僅休整了一日便開始繼續征戰,可見大周軍中並沒有穩重的將領,由此可以排除第二個選項。”

“那麼,就只剩下第一個選項,你說,連續的征戰,只休整一日的軍隊會是什麼狀況?”

有了前車之鑑,方於晏不敢在草率回答,思索片刻後說道:

“士卒疲憊,士氣低落。”

蘇澈點點頭,接著補充道:

“沒錯,那黃華縣大概有多少駐軍?”

方於晏利索回答道:

“三萬七左右。”

“所以說,其實在總體數量下,我軍加上黃華縣守軍,與大周軍隊數量無差,我們又何須害怕?”

“況且他們士氣低落,多日的征戰早就令他們疲憊不堪,再對上強硬的黃華縣駐軍,這又是一場惡戰。”

“對於黃華縣駐軍來說,看見連下三城的敵人,還屠城兩次,肯定人心惶惶,也會拼命抵抗。”

“兩邊都是惡戰,等實際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再與所剩不多的黃華縣駐軍達成協議。”

“然後從大周軍隊側方殺出,那個時候才叫以逸待勞,就能一舉擊潰敵軍!”

聽蘇澈說完,方於晏收益匪淺,原來戰爭還可以分析將領,從而得到最好的解決方案,可他還有些不解,問道:

“統帥,可是我們一開始就直接加入戰場,不是能讓黃華縣少死很多人嗎?”

蘇澈聽後,眼神一凜,冷聲道:

“記住,亂世之中,唯有自強!”

“我們的目標不是抗爭大周,而是把大周打退的同時,推翻大廈!”

“戰場是無情的,世道也是殘酷的,你今日幫了他們,明日他們不一定幫你!”

“與其相信別人,不如把所有資源都集中在自己手上!”

上輩子經歷無數職場戰爭,這些原理他早就摸透了。

有些人啊,一到生死攸關的時候,根本不會在乎道德底線。

就算你今天賣空家產救了他,明天他也可能搶走你的老婆,嘴上說著對不起,心裡卻暗罵你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