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第1/2頁)
章節報錯
(的.. (的..
手機使用者同步閱讀請訪問..或... 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
前文說過,國朝做事講究名正言順和大義在手,比如造反不能叫造反,要稱作清君側,連國朝聖旨起頭都必須是奉天承運。\\ ..&ní群4∴㈥㈠㈧\\而這個重振綱紀,便是許尚書的大義了。名目看起來很虛很空泛,但能被許天官搬出來不是沒有道理,自然有它的號召力。
如今天下清平十幾年,一直沒有大的禍患,又因近年來天子幼弱,太后對待大臣較為優容,首輔長期病休,缺乏強力約束導致朝廷中瀰漫著散逸懶惰習氣,很多有識之士都對此很擔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麼多名言名句都是講這個的
而且只談綱紀從表面上又不涉及到實際利益,實際cào作起來可大可小,有針對xìng的拿捏輕重比較容易,又不會引起普遍廣泛的對抗心理。
這個由頭倒是很巧妙,不愧是算事透徹的天官老大人…李中書將許天官奏疏看了兩遍,又深深地嘆口氣。他知道,真正的大風bō要jī揚起來了,之前他那幾次爭鬥和這次相較,都只能算小人物的小打小鬧。
其實李佑不會感到太奇怪,從景和天子御極到現在,八年時間已經夠長了。從無數歷史先例可以看出,廟堂中的權力體系無論穩定不穩定,但過一段時間總會重新洗牌。這似乎是誰也無法打破的宿命,因為人心是動態不定的,任何大能也無法徹底掌握。
李佑腦中又想起盧尚書那句“廟堂風bō你又見過幾許”,這回就要見識見識了。但估計也就僅僅是見識見識而已,京察的過程自有一套程式,與他關係不是很大。他所能做的,也就是被動等候結果。
卻說傍晚李大人回到住所,剛用了飯,天sè黑下來時,有天官府的家奴上mén,原來是受許尚書所命傳他過去。^^ 網 ^^免費這倒遂了李佑所願,他正想著這幾天找個什麼藉口去天官府,不料今晚許尚書居然主動來請。
在這元宵氛圍漸漸散去的夜黑人靜時刻,李大人熟mén熟路又鬼鬼祟祟的溜進天官府。他到過幾次天官府不是半夜就是三更,若白天來這裡說不定會mí路,夜裡mō黑反而更熟悉。
這次沒有去書房,而是被引到了與書房同院一處jīng致小廳。李佑走進去的時候發現廳裡已經坐著兩個人了,都是認識的,一個是吏部文選司郎中左大人,另一個是吏部考功司員外郎潘大人。
這二人沉默的在客座上相對而坐,一言不發。見了李佑,只是點點頭,然後繼續沉默。
李佑受這氣氛影響,自己找了地方坐,心裡不住的盤算著什麼。他原以為是天官傳見他有什麼囑咐要單獨說,現在看起來並非如此,分明是召集親信開小會的樣子。
文選司和考功司堪稱是六部中數一數二的要害司,同樣也是京察中很關鍵的部mén。考功司負責具體cào作考察程式,文選司負責京察中不合格官員的罷黜程式。
所以左部郎和潘副郎都出現在這裡不奇怪,但他李佑這個分票中書有何干系?
又過了片刻,卻見許天官和左都御史趙良仁一齊進來,屋中三人立刻起立行禮迎接。
坐定後,許天官咳嗽一聲便開了口,果然說起京察之事,最後道:“朝中惰情滋生,吾輩但掃陋除弊、起衰振頹,與諸君共勉力為之”
李佑心道,老大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過卻只能當真的聽。
許天官吩咐了各人幾句,又對李佑道:“你常在宮中,聽說與歸德千歲較為密切?”
李佑謹慎答道:“確實有些免不了的往來。”
“去傳一句話,就說此次京察與她無礙。”
李佑心下明瞭,許天官這是示好,對長公主表示不會動她的勢力。
“還有,邸報上你要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