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聽到程賽玉小姐令人髮指的“報恩…法子.李估哭笑不得.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這不行!”李估理順了想法,拒絕道。接受是肯定無法接受的,十六七歲的小娘子想拜十**歲的義父,這都是從哪裡冒出的亂七八糟念頭。她也就比自己小一兩歲,怎的如此幼稚?

李估心裡不禁感慨道,也就這種天真腦袋才會在當初想出借他揚名成為名妓,然後結識達官顯貴找彭閣老家報仇雪恨的主意罷。若放在上輩子,李估一定會以為她看多了女主穿越中毒不淺。

不得不說程小娘子真是太“可愛”了,李估可以斷定,年紀比她更小的小竹都不會純潔到這個程度。當日年方十三的小竹初入家門時,就有“城裡婢女夜間都是要和老爺一起睡覺”這個覺悟。

一邊求著孤身在京、沒人暖被窩的李大人一邊還想著與舊相識王啟年破鏡重同,天底下這樣的美事可不要太多。其實類似先進事蹟也不能說沒有,都上了各種書籍裡供人瞻仰,柳下惠坐懷不亂、趙匡胤千里送京娘什麼的...

但李大人似乎並不是高潔的人,亦不太想在這方面流芳百世,被後人指指點點懷疑某方面無能的滋味大概很不好受。

從程賽玉想到王啟年,李估暫且按下好sè之心,再次疑huò起來,王御史這個人到底抱著什麼心思?答案到目前仍是mí霧重重,叫他無從揣測。到底從哪個方面去想呢?

不過轉念之間,他有了主意,拿話對程賽玉試探道:“王御史是不是曾經告訴過你,不要在本官這裡透lù出他來?”

如果王啟年不打算隱瞞自己,那是一種情況,如果企圖隱瞞自己,那就是另一種情況。

程小娘子吃驚到眼珠子溜圓,“這,這,李老爺如何知曉的?”

原來如此...李估心裡想了想,估計王啟年也對秦司樂有過同樣吩咐,但被自己刨根究底的逼問出來了。又嘆道,官場中遇事多疑一點,多想幾個為什麼,總是沒錯的。

正常情況下,王御史指點秦司樂和程小姐貢獻出對李大人有用的黑材料,應該示好賣人情叫李估感謝他才是,但為何要遮遮掩掩的?

做好事不留名,以李大人這顆並不純潔的心裡想來,那就只能說明是個不正常的情況。

“王御史既然不想透lù他自己,自然有他的道理。可是本官已經猜到了,那就只好裝作不知道,你和你舅父最好也裝作不知道,免得王御史對你們漏了口風有什麼不快。”

彷彿李大人很是為她著想,程小娘子感動的點頭道:“好啊,奴家決不會說出去,王家哥哥也不會知道這些的。”

李估忍住強行留宿的意願,送客了。雖然美sè很yòu人,但官位更重要,他始終牢牢把握住這點原則的。再說程小娘子跑不出手掌心,他有這個自信。

次日李估在內閣辦完公事,手捏從程小娘子那裡要來當證據的二百引鹽票,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程家之事。卻聽到從宮中傳來太后旨意,二十三日早朝照常舉行,朝參完畢後武英殿議事。

這本不是一件很值得關注的事情。但要知道,此前已經連續數次朝會被取消,在這個背景下,朝會正常舉行反而就顯得別有含意了,何況還有武英殿議事。其中意味就很值得細究。

每個人心中都打了幾個問號,莫非慈聖宮要出手?若是如此,本次朝爭最後時刻便要到了。在這個關口,很多人在前一夜都患得患失的生了失眠症狀。

武英殿大學士彭閣老坐在書房深深反思本次朝爭。按他預先想法,合縱連橫突然襲擊,對手不過是個小小七品,所以該如泰山壓頂、

秋風落葉之勢,橫掃那李估如卷席,順便捎帶著將袁閣老打壓下去。

但到如今,兩旬時間過去,卻得勢不得勝,李某人依舊在內閣活蹦亂跳。細細想來,主要原因是低估了兩點。

一是低估了李估背後的支援力度。雖然許尚書等人除了起先表態之外,表面上不動聲sè。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卻叫他這邊三位數的彈章也不能壓倒李估。李估不倒,被強行綁在一起的袁閣老自然也可以繼續逍遙(這點讓李大人很不爽也很無奈)。

二是低估了李估的臉皮厚度。在一片罵聲中還賴著戀棧不走,沒有一絲羞愧求去的氣節。

明天武英殿議事,會有什麼結果?彭閣老反覆推演了幾種可能,預想了幾種對策。

無論如何,別人眼中的堂堂宰相絕對不想讓一個分票中書騎在頭上作威作福!否則寧可不當這個大學士了。

不知為何,彭閣老感到有些不安,又說不清不安來自於哪裡。不免心裡自嘲幾句,難道老夫還怕一個七品舍人麼。他沒想到的是,其實最大的危機來自於身邊的王啟年王御史。

都察院河南道監察御史王啟年此時也在自家書房裡思緒如飛。作為本次朝爭的策劃者、發起者以及變節者,他興奮的渾身顫抖。

什麼大學士,什麼中書舍人,都是他王御史的踏腳石!一切盡在掌握,明日便是他出頭之日!

王啟年與彭閣老淵源很深,他的座師是彭閣老的學生,所以他也算彭閣老門下之人。可惜擔任御史後由於各種原因仕途不暢,熬資歷都快熬成資深了。抑鬱歸抑鬱,但出路還得找。

上個月底正是他看準形勢,成功說服了彭閣老發起這場朝爭.並充當了急先鋒。他的個人目標很簡單,就是瞄準了李估現今這個位置,他想要做王中書。

從御史到中書舍人,似乎很丟臉,但看官們不要笑話王御史不長進。雖然中書舍人名份上比清流御史差很多,但王啟年真正意識到了新設分票中書的巨大發展潛力,以及這個職位實實在在的權柄。

看看首任分票中書李某人現在是多麼意氣風發,王大人被刺jī的各種羨慕嫉妒恨,寧願放棄對他來說已成雞肋的御史了。彭閣老出於某種考慮,也有許諾,只要幹掉李估就聯合徐閣老推介他王啟年續任分票中書。

如果就這樣婁展下去,劇情就簡單的多了。

可是在某個夜黑風高的夜晚,許久不曾lù面的,被朝爭雙方暫時遺忘的,好像被李估jī怒到袖手旁觀的某長公主使人偷偷給王啟年御史傳話了一一一不必奇怪,以某千歲的手段和心思,怎麼可能放著亂中取利的機會真去打醬油?

長公主傳去的幾句話立刻就改變了事情原有的軌跡,劇本開始朝著任何局中人都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

“王大人您進了內閣後,是願作今日之李估,還是繼續作七八年不得提拔的彭閣老之門下走狗?”長公主使者誠懇的對王啟年御史說。

不得不說,這句話很有魔力,登時將王御史心中的一扇黑暗之門開啟了。但王御史本人卻感到自己提瑚灌頂、大徹大悟,明辨了是非、看透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