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離鄉進京(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百八十八章離鄉進京
夏去秋來八月初,蘇州府又迎來了一位新的分守蘇松道。也就是說,原道臺石大人要走了,朝廷允了他致仕,並仍按慣例賜與冠帶,算是給老臣體面。
從年初三月到如今八月,算起來石綸石大人也就當了五個月的道臺便黯然去職,這恐怕是事先誰也不曾料到的結果。一代能臣敗走麥城,令人唏噓。
數日內交接完畢,石大人無事一身輕,也不想在傷心地久待,這天便低調登船,欲動身回鄉。
話說蘇州城西最近築了右門、開了李塘,新城門水道都比閶門寬闊易行,也能通往運河。所以離得近的人要出城,自然不會再去擠閶門,石大人的船隻便取了這新道而行。
艙中石大人與高先生對坐而談,“我如今一事無成放舟還鄉,怕是要耽誤你了,故而我欲薦你去友人處作幕如何?”
高先生感慨道:“東翁不必,我也打算回家,今後將這些年見聞著述成書,也不枉在各地走了一遭。倒是東翁你,真欲如此袖手而去麼?連個送別儀式都沒有。”
石大人傷感道:“時運不濟,不歸去又奈何?”
沒說得幾句,卻聽到外面人聲嘈雜,大呼小叫之聲此起彼伏。
高先生推窗外望,看見岸上百十來人聚集沿著河邊跑,有人喊道:“大人慢行小的們感念恩德,願以薄酒踐行還望大人不吝賞臉成全小的們心想”
高先生忽然激動起來,回頭道:“東主你看,這便是民心民心可喜是非曲直自有一杆秤”
正襟危坐的石大人也忍不住探頭朝外掃了幾眼,心裡五味雜陳,這蘇州府的百姓,也不全都是刁民哪。他這樣的好官,終究是好官,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被認可的石大人胸懷激盪,起身出艙到了甲板上,更加感到受之有愧,嘆口氣要開口。
不料有人卻搶了石大人的臺詞高聲道:“父老們何須如此本官豈敢當還請回罷”
熱淚盈眶的石大人沉溺於感傷不能自拔時,突然聽到這個不熟悉但絕對難忘的聲音,頭暈目眩的差點吐出一口老血,身後的高先生也不禁仰天無語。
旁邊有一艘首尾長十餘丈,船舷高六七尺的大船,船頭臨風玉立衣炔飄飄者不是李佑又是誰?
剛才石大人與高先生也曾注意到這艘並行的船,不過沒有多想,誰能想到這是李佑的船隻?其實李佑也沒有想到旁邊船裡坐著悄然離去的石大人。
可謂不是冤家不聚頭,兩人再次湊巧碰到了一起,一如石大人上任時候。
原來岸上這群人,都是來招呼李佑的。只是他們高呼大人慢走,叫石大人聽在耳中還以為是給他送行的,很是自作多情了一把。
石大人今天是捲鋪蓋走人,但李大人又何嘗不是走人?兩對頭居然巧合到同一日離開蘇州府,老天爺有時候也挺會玩笑。
對於李佑來說,蘇州府換道臺這樣的官場大事,已經不是他所關心的了。朝廷詔令補監者十月入學,如今已是八月中,不走不行。
幸好西城水陸工程業已完工,於是李大人成為繼兩千年前吳王闔閭築城開門之後,第二個修新城門的人。從景和七年起,天下名城姑蘇八門便多了一個右門,所以他的印記和名字已經牢牢刻在蘇州府。
前日趙家出殯,李佑又賣了個大人情。也不講究吉利不吉利,於這日正式開了新建的水陸城門放趙家出殯隊伍出城,又給了趙家大面子,得了趙良義老大人兩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