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米價的難題(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同知否道:“不可。三四月青黃不接為危急,非到那時倉中米糧不能輕動。”
“只怕等不到那時候了。”李佑說。
王同知堅決不同意,“眼下出糶,只是飲鴆止渴爾,到三四月滿城饑民餓殍,我等兩手空空如何待之?”
李佑咬牙道:“若下官日後能從外府運米入城以為後續,可否先將倉糧出糶?”
王同知聞言笑道:“李大人果然足智多謀,難怪從前陳巡道如此倚重你,老夫便以此事相托付了。”
其實有個很簡單的辦法,上書朝廷申請減免蘇州府錢糧,增加本地存留。但王同知和李推官似乎都暫且忽視了這個主意,不到萬不得已怕是想不起來的。
閒話不提,李佑匆匆上轎奔趙家巷而去,他要去找未來的南京禮部侍郎、分守蘇松道趙良義老爺。在李佑想來,作為將要負責蘇松二府民政的官員,趙良義現在也該出把力氣,不然成了爛攤的話面都不好看。
進了趙府,李佑被引到廳上。此時趙二老爺不知忙於何事,傳話叫李佑稍候,自有府裡的清客西席出面先陪著李推官閒談。
等到趙良義進來,李佑上前見禮,等賓主落座後,寒暄幾句。趙良義便問道:“李大人所為何來?想必有要事。”
李佑答道:“為求老大人救命而來。”
惹得趙良義輕笑兩聲道:“言重了,到底是何事?”
“府城米貴,民心不穩,下官坐不安席。老大人即將出任分守道,亦不能坐視不顧,不然出了變亂再收拾起來加繁難。下官想到老大人曾任湖廣糧儲道多年,那湖廣也是產糧大區,斗膽請老大人籌謀一二,蘇府百姓幸甚。”
趙良義沉吟片刻道:“原本我還有些避嫌想法,擔心士林評我一個熱衷官位急於攬權。如今事情迫在眉睫,我也不虛辭假意了。當盡修書,請些有交情的湖廣糧商販糧來蘇州,他們該會賣我一個面。”
上任來的第一難題解決在望,李佑大喜,吹捧道:“當年看史書,有安石不出,如蒼生何之語。如今堪稱是老大人不出,如蒼生何此事傳揚出去,百姓感念,必有萬家生佛之美譽”
趙良義本來近日心情就不錯,此時被李佑說的是高興,一時賓主言談盡歡。
恰好又有僕役進來道:“稟二老爺,敕書到了。”
這個時候的敕書,不是任命還能是什麼。李佑連忙起身,拜道:“下官恭喜老大人。”
趙良義志得意滿,吩咐擺下香案,家裡一干人等喜氣洋洋的圍觀。果然是任命敕書,以趙良義為南京禮部侍郎……下面沒了。
關鍵的“分守蘇松道”呢?
頓時滿堂鴉雀無聲,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為何變成這樣。
李佑偷覷趙二老爺,他似乎並沒有失態,只是眉頭緊皺,然而緊握的拳頭表達了他的憤怒。站立半晌,趙二老爺冷哼一聲,也不接敕書,轉身出了大堂。
李佑心裡不禁哀嘆道,這可如何是好?他從一開始就想,趙二老爺在湖廣管過糧儲事,自然是有關係的,正好趙二老爺馬上要到蘇州任職,不會坐視不理。也正如他想的,就要成了時後卻生了大變故。
趙二老爺當不成分守蘇松道,對李佑來說,本來不是特別在意,反正他的推官已經到手,借勢取利的目的達到了。不過在這個節骨眼上,正需要依賴於趙二老爺的人脈,他還有沒有心情管這檔事?
李佑捫心自問,若換成自己,從做官角度肯定不會管了。一是有越權過界的嫌疑,又費力不討好——你不在本地為官,不屬於你的職責範圍,還這樣賣力氣難道是想收買民心有所圖謀?二是白搭自己的人情出去,給別人添了政績,想想也虧得很。
無可奈何的長嘆一聲,李佑離開了趙府。。。
多到,地址
瀏覽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