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九章 野之遺賢...(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李大人做夢也想不到,司禮監掌印太監麥公公一直作為慈聖宮辦事太監出現在人並,上任司禮監才十日。所以他在公文業務方面略顯生疏,下意識將李大人的請辭理解為辭官”
而錢太后和歸德長公主都沒有去親自閱覽長篇大論、廢話連篇的奏本,只聽了麥公公複述大略內容。麥公公當然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說成李佑辭官。
錢太后心裡想著辭官,硃筆批了照準。但發到內閣後,閣老們自然火眼金睛,看得懂李佑是欲走還留的辭職,而太后硃批“照準”就被理解為批准這個辭職。
因而內閣便根據硃批聖意,草擬出罷免李佑提督五成兵馬司的詔旨,併發至吏部執行。
於是,李佑免職留官之事陰錯陽差、完完整整的走完了大明朝廷公務流程,慘劇只因一個誤讀而起。若知曉是留有餘地的辭職,長公主只怕也不會勸母親下狠手…
由此可見,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的真訊最高層小小一個誤解,就將李大人的官路轉了向。
閒話不提,李佑在吏部與熟人扯了幾句,便要告辭,卻見有個小吏道:“歸德千歲使人來留了話,如果李大人領過旨,就請前往十王府一行。”
李佑十分驚異,長公主召見他去十王府宅第時,從來都是派人去家中悄悄傳喚。今日為何改了性子,居然在衙門中公開召他去私宅?這太囂張了罷。
還有,上回吵過架還沒過幾日,正處在冷戰時期。心高氣傲的長公主怎麼主動拉下面子,請他去見面?
李佑不是假清高的人,既然歸德千歲都傳了話,他也不抗拒,現在能通天的大腿是稀缺資源,過了這村就沒別的店。於是他離開吏部,上轎就去了十王府。
歸德長公主宅邸銀殿上,照例是大理石屏風隔開了男女。
李大人在這邊坐穩,還沒先開口問候幾句,便聽到另一側很迫不及待的問道:“你去吏部領過旨了?”
嗓音還是那個嗓音,李佑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對頭,屏風後面還是那位千歲殿下麼?也太熱情了,太不矜持了。
李大人邊想邊答道:“方才去過了,自然領旨而行。”
歸德長公主數落道:“對於此事,我是很同情你的,但也要怪你自己。你不聽我的勸告,一而再、再而三的如此行事,難怪要惹得母后大怒。”
我辭個職就大怒,這是什麼氣量?李佑腹誹道。
只聽千歲殿下絮絮叨叨的說:“發生這樣的事呢,大家都不想的,不要說我沒提醒你,官場的運氣,是不能強求的…”
李佑越聽越糊塗,歸德長公主明著是同情和關心,但他卻從她得聲音裡聽出一絲喜悅,以至於喜悅到講話婆婆媽媽,大反常態。
她興奮個什麼勁頭?莫名其辦,
李大人又忍了一刻鐘,才聽到她說:“事已至此,聖旨不可違,但總要向前看。你是個人才,我不忍心見你不能為國效力,成了那野之遺賢,所以…”
野之遺賢?這是民間政治家的專用名詞罷?李佑徹底一頭霧水了,連忙問道:“本官怎麼就成了野之遺賢?”
歸德千歲得意的輕笑幾聲,十分清脆悅耳,又可憐李佑道:“郎君還自稱本官?你都被母后硃批罷免了,如今無官無職的也沒個地去,不然就回家守著金書鐵券過日子,怪可憐的。還是彆嘴硬了,來我這少府罷,四品少卿辱沒不了你。”
什麼罷官?李佑急忙從袖中掏出剛剛領到的詔旨,低頭仔細而看了幾遍,再次確定是“免去提督五城兵馬指揮司差使。”而不是“罷去檢校右僉都御史。”這才放下心來。
李大人終於明白為何她的言行如此手怪了,八成是她聽到了什麼謠言,誤以為他被罷官…
所以歸德長公主在大喜過望之下,得意洋洋的以獲勝者姿態浮諒了他的不知好歹,同時繼續強買強賣兜售那少府少卿。
Ps:第二更!(未完待續)
瀏覽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