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揚州時,貌似遠離了朝堂,可有許次輔這個勢力強大的靠山坐鎮中樞,還有距離產生美的長公主當內應,各種奏請自然又是上下通達,得心應手。
如今人在京師,距離紫禁城不過幾步路,卻又彷彿遙遠如千萬裡。
雖然能與文淵閣大學士楊閣老說得上話,但楊閣老本身資望偏淺,又是勢孤力單,在內閣中力量不足。同時,他李佑與楊閣老的關係也到不了如同許次輔般親近的地步,不可能大事小事不厭其煩的去叨擾楊閣老。
卻說李佑時常驕傲的自認是有本事之人,眼下遠離了中樞後,忽然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是了。
應該說這是天下絕大多數官員的常態,心想不一定事成,多數時間只能仰望九重。只是李大人過往習慣了手眼通天、為所欲為、大刀闊斧,一時不能適應而已。
想至此,李佑長嘆道,今日始知近臣之清貴矣!所以他下了決心,今後還得想法子,多多接近天子才好,據他目測當今天子危險性不是很大。
從這個角度說,許次輔丁憂返鄉,反而是有利於他去靠近天子的,因為不必再去考慮靠山的立場,沒有什麼顧忌了。
交結其他派別大佬,只怕要被懷疑是跳槽背叛,而靠近天子,只能說是人之常情,別忘了李大人是首議天子親政的大臣。
忽然有雜役來傳話,道是吏部尚書趙良仁要見他。李佑趕緊收回了秋日情懷,向吏部內院而去。
趙天官對李佑這幾日的動向頗有所知“年輕人知上進是好事,不過你進取心過於強烈了,此時逆勢而上,不為善策,須知退一步海闊天空。”
退一步海闊天空…李佑聞言猛然抱拳行禮道:“多謝老大人教誨,下官明白了!請老大人拭目以待!下官定然退一步海闊天空。”
看到李佑那深有所獲、大徹大悟、即將風風火火的模樣,趙良仁心頭產生了幾絲迷惑,教導他什麼了?
越是緊抓差事,別人越是可以藉此拿捏,所以小爺撒手不幹了!李佑想道。
宮城東華門內,文華殿之西不遠的地方,有處荒廢十餘年的院落重新修茸一新,如今也把守的緊密森嚴了。
這就是內監第一衙門,司禮監所在之地。司禮監諸公公上任至今也才十日,但已然有模有樣了。
司禮監掌印太監麥承恩躺在綿軟的榻上翻閱奏本,只要他在監辦公,一般都是半躺著的。因為他覺得自己站著侍候人的時候太多了,所以到了自己的地盤裡,能舒服的躺著就該躺著。他十歲入宮,在宮中熬了三十年才熬出了這個可以躺著辦公的位置。
如今太后對政務漸漸放手,所以中外奏本經司禮監掌印、秉筆幾大巨頭傳閱過後,只撿重要的稟報即可,其餘的按制批紅就行了。
麥承恩閱了幾份奏本,又拿起下一本。奏疏封面上內閣的貼票居然沒有表明意見,只註明請聖裁,這讓他心下奇怪。
開啟了後,麥公公先瞅了瞅署名,是“檢校右僉都御使、提督五城兵馬允輝司李佑謹奏聞”。
眉頭微皺,麥公公不看內容也斷定,這肯定是個燙手山芋,不然內閣為何不進行票擬,直接送請聖裁。便凝目細看內容:“臣之提督兵馬司差使,本為京師捕盜禁奸事權分散而設,朝廷欲統籌全城爾。
近日聽聞聖母諭旨到部,特設提督巡捕營一員,如此五城之內又有雙提督治理盜奸之患,豈不與專權本意背道而馳?
今後仍舊政出多門,與從前又有何異哉?臣恐他人愚昧,非議聖明,故而願辭去提督五城兵馬司差遣,如此獨留提督巡捕五營,可保全城事權有專一者,不至互生掣肘。
懇請聖母體察臣下讓賢之心,謹具奏聞。”
歸納起來就一句話,這個李佑聽說太后要設立提督巡捕五營,所以主動辭去差遣,不想當這個提督五城兵馬司了。而內閣對這事不知該不該準,所以推給聖裁了。
麥承恩作為錢太后委派的司禮監大當家,自然是深知錢太后的心思,見了李佑的奏本,不由得暗罵一句,這廝以退為進這招簡直沒完沒了,膩味不膩味?
隨即翻身而起,出了司禮監急速去慈聖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