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八月底,國內團購網站突破三千家,各大網站融資競賽越演越烈,因為陳沖這個重生者創辦宅天下引起的蝴蝶效應,直接導致國內團購市場比前世更加活躍,意味著前世那場著名的資本戰爭,千團大戰即將來臨,比前世整整提前了一年的時間。

不過真正引起這場資本鬥爭的導火線並非是陳沖重生者的蝴蝶效應,而是美國Groupon團購網籌備上市,預估市值250億美金,這件事透露出來的資訊是,團購將成為繼搜尋、社交之後的又一大網際網路風口。

資本方為了搶佔這個風口,如同餓狼撲食一般,瘋狂往裡面砸錢,例如眼下的拉手網、24劵等團購網的投資人直接放話:你們往前衝,速度最重要,錢,不是問題。

資本方的態度決定了創業者的決策,第二梯隊的團購網在拿到融資之後已經開啟了“攻城競賽”,從融資競賽到攻城競賽,標誌著千團大戰正式打響。

雖然國內市場已經躁動不安了,但是陳沖心態還是相對平靜的,一是因為前期準備充分,資金充足,二是因為他非常清楚團購市場的走向。

從前世的發展歷程來看,團購並不是所謂的網際網路大風口,資本前期為了搶佔國內市場,打的頭破血流,無限制的往裡面砸錢,但是當太平洋彼岸傳出Groupon上市受阻,市場跳水的訊息之後,資本方幡然醒悟,開始捂緊了口袋,資本撤離導致的直接結果是數千家團購網倒閉。

所以儘管眼前幾千家團購網的數量看上去驚人,但是大多數在此時的宅天下面前,不值一提,真正能讓陳沖感到緊張的是第二梯隊的團購網站,還有另外一位熟人王興。

八月初,王興放棄之前死磕的社交領域,創辦美團,拿到阿里巴巴500萬美金的投資。

這對陳沖來說,不是一個好訊息。

王興之前拒絕了沈南鵬的提議,以合夥人的身份加入宅天下,繼續死磕社交領域,但是當所有資本都把團購當成下一個網際網路風口的時候,他也坐不住了。

前世阿里巴巴投資美團是在千團大戰正式打響之後,和紅杉一起領投美團,不僅出錢,還出人,把公司得力干將派遣到美團,打這場生死之戰。

可以說前世的美團算是阿里巴巴從死人堆裡抬出來的,但是卻在千團大戰的下半場為騰訊做了嫁衣。

千團大戰下半場,BAT三家入場整合團購市場,美團和點評合併,騰訊透過入股點評推動美團合併,成為美團大股東,美團加入騰訊系。

這一世美團的命運如何,陳沖不得而知,但是王興這個人和背後的資本方阿里巴巴不容小覷。

他和王興兩人之間,必有一戰。

因為騰訊系和阿里系不可能和平相處。

陳沖帶著重生者的思維,非常清楚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邊界在哪裡?

任何一個龍頭縱向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會橫向發展,橫向發展就是窩裡鬥。

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很簡單,邊界不能逾越。

什麼是邊界?

上面的政策就是邊界!

就拿市場壟斷來說,不管是後世的騰訊還是阿里,在壟斷和不壟斷之間,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在於橫向的競爭,簡單說,就是兩家互毆,或者先扶持一些類似的企業,再相互競爭,以求達到市場平衡和穩定市場分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