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我這個守財奴,你父子兩早喝西北風去了。”吳素琴反駁道。

陳沖直接舉手投降,表示與他無關,他不參與夫妻兩的日常鬥嘴活動。

今天當著陳沖的面,夫妻兩鬥了幾句嘴,反而鬥笑了。

都知道兒子大了懂事了,有些話說出來沒意義。

陳勝利突然想起一件事,“對了,剛剛我在山上放牛的時候,美鳳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她明天回來。

正好今年輪到我們家照顧媽了,順便把媽送回來過個年。”

吳素琴接話道:“我待會兒去把裡屋兩張床收拾一下。”

“不用收拾,美鳳說了就在大哥家住一晚,三十給爸上完墳就回去了。”陳勝利道,“我的意思是人家很難回來一次,我們明天一家人都去大哥家坐坐,順便把媽接回來。”

兩口子看向陳沖。

陳沖攤手道:“我聽你們安排。”

陳沖的爺爺去世之後,家裡三兄妹就達成了共識,每人照顧母親兩年。

陳沖初三畢業的時候,小姨就把奶奶蔡小英接到市裡去了。

陳沖不禁回憶起,小時候做錯事捱打的時候,都是奶奶擋在他的前面,有時候還會為了護短吼自己兒子陳勝利。

可以說奶奶對他是非常疼愛的。

只是不知道她今年要回來,也沒準備什麼禮物。

陳沖對小姨陳美鳳的印象中規中矩,前世剛出社會那會兒不知道幹什麼,就去他們家店裡跟著學廚,那時候的性格太浮躁,學了兩三個月就跑廣東去打工了。

店裡當學徒的時候,陳美鳳每個月都給他開2500的工資,相當於白給的,基本上沒幫上什麼忙。

陳沖也知道小姨更多是看在親戚關係的基礎上,才對他如此大方。

在陳沖的記憶中,陳美鳳初中沒讀畢業就去市裡打工了,後來找了一個廚子老公,兩人一起打拼在市裡開店,快二十年過去了,已經在市裡積累起了一定的財富。

當初陳美鳳開第一家火鍋店的時候,還找家裡借過錢。

但是陳勝利沒借,一是因為那時候家裡條件確實比較差,二是錢都在吳素琴手上。

吳素琴向來有個習慣,親朋好友都不借錢。

也得罪了一些人。

不過她沒在乎,她在乎的是自己一家人過的好不好。

最後是陳沖的大伯陳國強借給了陳美鳳幾萬塊錢,所以一直以來陳美鳳和大哥的關係比較好。

有段時間基本上和二哥陳勝利斷了聯絡。

直到父親去世之後,在照顧媽媽蔡小英的問題上才聯絡多了起來。

不過那時候他們家已經算是比較富裕了,以前的事情也很少提,三兄妹見面還是挺熱情的。

陳沖清楚父母的性格,紅時不捧,寒時不諷,當初沒借錢,後來也沒刻意去討好小姨。

大伯陳國強就恰恰相反。

對他這個妹妹親熱的不得了,見誰都要吹噓幾句,而對弟弟卻是不聞不問的,這兩年聽說陳沖在縣裡不聽話,倒是關心起來了。

沒事就給陳勝利講要如何如何管教兒子,現在不管,以後會走上什麼路……之類的話。

陳沖前世聽過太多大伯對自己的冷嘲熱諷了,也怪自己不爭氣。

即便重生回來,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去看這份親情,陳沖對大伯還是沒有什麼好印象。

原因很簡單,在你最低谷時數落你的人,你很難再用熱情的去面對他,親朋好友都不例外。

所以他知道父母同時看向他的意思,是想徵求一下他的意見,問他想不想去大伯家裡吃飯?

估計大伯也不知道他在城裡開公司做生意的事情,一上桌肯定少不了教育。

雖然心裡對大伯沒什麼好印象,但是三十幾歲的靈魂也清楚如何處理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