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存孝提醒,楊奉和徐晃總算反應過來,趕緊跪在地上見禮,兩人來到北平城,見識過公孫越麾下的諸多謀臣良將後,一點傲氣也被磨得所剩無多。

“主公,此處交給末將就行,你也和元凱先生下去休息休息,坐鎮縣衙居中排程,若是東面城牆被袁軍攻破,末將提頭來見!”

眼看東面城牆已經擋住最猛烈的攻擊,公孫越知道留在此處,反而讓狄青有所顧忌,還得分心照顧二人,便不再強留在此。

“漢臣,你可是我軍少有能獨擋一面的大將,此處大戰結束之後,我還要指望你坐鎮南方,務必保重自身!

切記不要吝惜弩箭,沒了可以再造,能讓兄弟們少一點死傷就少一點死傷,一旦應祥他們援軍趕到,便是決戰之時,到時候再殺一個酣暢淋漓!”

“主公愛惜士卒,末將明白一番苦心,定不會隨意讓兄弟們白白犧牲!”

離開東面城牆之後,公孫越並未立即返回縣衙,而是巡視完其他三面城牆,確認情況之後,這才回到縣衙休息。

東面城牆由狄青鎮守,南面歸屬韓擒虎,西面則是李存孝,而北面則由秦瓊鎮守。

幽武卒第一軍鎮守壓力最大的東面城牆,幽武卒第四軍所剩兩千餘人,與幽武卒第三軍一萬人平均分佈在南、北、西三面,至於烏桓突騎第二軍和虎豹騎則是預備隊,隨時做好支援準備。

僅僅第一日攻城,袁軍戰死人數便已超過萬人,折損兩成多士卒之後,除了消耗掉守軍大量箭矢和守城器械外,連城頭都沒有登上去一次。

“主公,我軍兵力並無絕對優勢,強弓勁弩也無法派上用場,今日已折損萬餘兄弟,不能再這樣強攻了,撤吧!”

袁紹中軍大帳之中,氣氛愁雲慘淡,帳內一眾將領雙眼通紅,憤怒和恐懼夾雜在一起,雖然個個久經沙場,但還是對今日攻城慘狀心有餘悸。

“主公,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如今我軍各方面處於劣勢,又是寒冬臘月,不如暫息兵戈待來年仔細謀劃後從頭再來,不能把家底全給敗光了!”

公孫越之所以有這個信心,自然是透過系統,又花了一百萬兌換點,兌換了50張偏向政治的“白銀召喚卡”,召喚出50名政治人才,陸陸續續前往漁陽招賢館應募。

“主公,安平郡是直面清河國的橋頭堡,袁軍鎮守清河國的統帥乃是十大猛將之一的史萬歲,我軍必須有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之才坐鎮此處方可安心。

狄將軍軍紀嚴明,善待將士,為人縝密寡言,謀事必先仔細考慮成功的把握,選準制勝的機會然後進行,又頗通治民理政,下官認為狄將軍可擔當此重任。”

公孫越早和杜預透過氣,就在大堂內一眾將領還在交頭接耳時,杜預已經站起身來,丟擲一個人選供大家討論。

“諸位,你們認為漢臣可否勝任安平太守之職,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若是有更合適的人選,也可說出來討論。”

能與狄青資歷相當的人,也就只有李存孝、岳雲、秦瓊三人而已,李存孝只喜帶兵打仗,不喜歡一郡諸多政務,自然不會相爭。

岳雲和秦瓊的戰功稍遜狄青,自然也不便相爭,眼看公孫越對狄青頗為滿意,又有兄長狄仁傑為太守府長史,自然不會不開眼。

“主公,我等一致認為,狄將軍是安平太守最合適的人選,足以擔當大任。”

眼看狄青眾望所歸,公孫越自然當即拍板,讓狄青擔任安平郡太守一職,狄青臉上卻沒有絲毫喜悅神色,反而頗為凝重。

“能得主公如此信任,末將感激涕零,但深感肩上擔子甚重,主要精力需放在軍事身上,恐會疏於政務,還望主公能派一得力幹才,輔佐末將治理政務。”

聽完狄青的話後,公孫越陷入了短暫沉默,狄青的擔憂確實存在,是應該給他安排一個治理民政的能手。

“元凱先生,我知道你有大才,眼下讓你擔任安平郡太守長史、信都縣令一職,全權負責安平郡政務,漢臣則專心軍務,你不會覺得屈才吧?”

“好好好,子奇和公明快快請起,你們能迷途知返,本將軍定然會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