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逐鹿中原(十二)(第2/3頁)
章節報錯
“司徒大人,徐榮幾人雖然歸順,但他們的兵馬並不多,遠遠比不上李傕、郭汜等人,目前西涼軍前途懸而未決,仍然是極大隱患。
或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牛輔沒有本事,親信也不是啥好貨色。
胡赤兒等人貪圖錢財,以繩索系在牛輔腰間將其從城頭放下,離地面數丈高的地方就鬆開了繩子,牛輔重重摔在地上腰部受傷,而後胡赤兒與諸胡人將牛輔斬首,將其首級送去長安。
“李將軍,大事不妙,牛將軍帶親信逃出安邑城,結果反被親信謀殺,頭顱也被親信送到長安邀功去了。”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要不我們也逃了吧......”
聽到士卒來報,李傕等人在軍帳內急得團團轉,也想學牛輔一樣,帶著金銀財寶直接跑路。
“將軍,萬萬不可!聽說朝廷正在討論是不是將我們這些身在長安周邊的涼州人全部殺光,在這種境況下,各位要是棄眾單行,就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也能將我們綁縛交往朝廷。
現在最好的辦法是率眾而西,聚攏所有的涼州兵團,以為太師報仇的名義進攻長安,這樣萬一事情成了,你們就可以‘奉國家以徵天下’,即使到時候敗落了,再逃跑也不遲呀!”
眼看王允昏招迭出,賈詡知道此人難當大任,為了保命只得獻計李傕,一語點醒夢中人。
“對對對,文和先生說得對,我們不能就這樣走了,既然王允不給我們活路,那我們就殺回長安,能成功自然最好,不能成功我們也可聚眾返回涼州!”
李傕是牛輔麾下最受重用之人,帶兵打仗很有一套,同樣深得董卓信任,與郭汜一起執掌西涼軍最精銳的“飛熊軍”。
李傕性格勇猛詭譎,善於用兵,有辯才,聽完賈詡建議之後,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我等願尊將軍為首,帶兵攻打長安!”
眼看李傕站了出來,郭汜、張濟、賈詡等人都願意推他當老大,幾人將營中安定下來後,第二日便帶著幾千人星夜兼程發兵長安。
一路上陸陸續續有西涼軍聞訊趕來匯合,兵馬越來越多,李傕等人膽氣也越來越足,等到達新豐之時,兵馬已有數萬。
王允得知李傕、郭汜打著為董卓報仇的名號,要殺自己和呂布,派霍去病、冉閔帶著董卓舊部將領胡軫、徐榮在新豐迎擊李傕。
兩軍在新豐遭遇,眼看李傕兵多,冉閔和胡軫商議之後決定臨陣反水,前後夾擊之下,霍去病被殺得大敗,與徐榮領殘兵數十人逃回長安城。
得到冉閔和胡軫相助,李傕信心更足,大勝霍去病的訊息也傳遍三輔之地,那些觀望的西涼軍紛紛偏向支援李傕,等大軍到達長安城下時,兵馬已有十餘萬人。
要說這冉閔臨陣反水,一來是見李傕兵多,知道難以抵擋,二來不受重用,鬱郁不得志,故而生出反叛之心。
從虎牢關開始,冉閔與霍去病就不得董卓重用,雖然後來情況稍有緩和,但充當的角色和呂布差不多,只是保鏢護衛而已。
董卓伏誅之後,冉閔只被封了一個雜號奮武將軍,長安城內軍事全由霍去病與呂布負責,雖然有美人陰麗華相伴,但一身本領不能施展,每日長吁短嘆,這才有了新豐鼓動胡軫臨陣反水的一幕。
對於徐晃和楊奉的選擇,劉備倒是沒覺得意外,只不過還是有些失落,這樣的拒絕自從來到北平城之後,已經經歷數次,北平城一眾文武,對自己都是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
“二弟、三弟,平原國與渤海郡、青州濟南國和兗州濟北國接壤,倒是一個好去處,只是目前還沒有脫身的好時機,暫且靜觀其變,你們做好自己的事便可。
我們三兄弟不能就這樣空手離開,必須能拿出足夠的談判籌碼方可,否則到了平原國,也難以在那立足,我們三兄弟總不能一直寄人籬下!”
“大哥,我和三弟一切都聽你的,你說去哪裡我們三人就去哪裡,不過在離開之前,確實要恩怨兩清才能沒有牽絆。
依我看來,公孫將軍對渤海郡覬覦已久,只要我們兄弟三人以助他拿下此地為條件,那他定然會同意舉薦大哥做平原相!”
關羽重情重義,倒也不願就此離開,而他的想法與劉備不謀而合,兩人相視開懷大笑起來,張飛也附和著大笑。
解開心結的劉備心情好了不少,讓人備下酒宴,和關羽、張飛暢飲一番,一直到了傍晚方歇,一齊前往前將軍府邸。
晚上的接風酒倒是賓主盡歡,也把婚事敲定了下來,雖然已經簡化部分禮節,但還是要三個月以後才能舉辦婚禮。